移动时代应如何调整自己
2014-10-22    作者:王建宙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手机就是移动电话,也被称为蜂窝电话、手提电话、携带电话等等,不过手机的功能已远远超出电话的范围。

  我很幸运,不仅见证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移动通信大发展,看到手机是如何从高档消费品变成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整个过程,而且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1999年至2004年,我在中国联通工作,2004年至2012年,我在中国移动工作。在这十几年里,每天从早晨起床开始,想的、说的和做的,几乎都是与手机相关的事情,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塞满和手机相关的符号。

  长期从事这个职业,使我对手机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我关注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更关注人们是如何使用手机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会下意识地注意那些正在使用手机的人。只要看到有人在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或者用手机拍照,就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在各种场合,我总是试图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来告诉别人,手机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有多密切。

  我曾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手机就像瑞士军刀,把各种功能汇聚在一起,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这一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简报中,有一篇关于电信与互联网的报道,报道中将我所说的“手机就像瑞士军刀”这句话作为标题。

  后来觉得这么说还不够,又有一年,我在达沃斯论坛上说:“手机延伸了人的嘴巴、耳朵和眼睛等器官的功能,没有手机的人就相当于缺少了这些新的器官功能,所以,全球每一个人都会有手机。”这一说法当场就有许多人表示赞同,有人还补充说,手机不仅延伸嘴巴、耳朵和眼睛的功能,还会延伸鼻子的功能。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迫使每一个人都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我发觉自己此前描述手机功能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但我实在找不出有什么语言可以概括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各种功能了。

  看到网上流传的一组照片,题为“移动互联网毁掉了这一切!”照片中那一群又一群的人,无论是在聚会、用餐、坐车、参观展览、户外野营,还是走路、看电影,都在玩儿手机。看到这些照片,再想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情况,禁不住捧腹大笑。

  如果打开网络词典,可以查到一个新词:无手机恐惧症。 研究表明,多数人在忘带手机、手机有故障无法使用,或没有手机网络覆盖的时候,会焦虑不安,有些人甚至会感到恐惧。

  我知道,现在再去告诉人们手机的作用有多大,已经是多此一举了。

  手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效应?

  这是因为手机的特点正好适应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使手机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今天,中国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12亿部,全球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70亿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个人设备有如此大的数量。

  人们不管在何处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即使是在家里,手机也不离身。有人说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手机随时携带的特点,使得原来被白白浪费的碎片时间变成了黄金时间。例如,坐地铁、等公交车、排队购票等都成为手机上网的极好时间。

  手机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画、照相等功能于一体。多功能、交互式加上普及性,使得手机成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手机报、网站浏览、短信、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最快途径。

  手机具有定位功能,位置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无论身处深山还是海岛,只要有手机,有移动网络覆盖,就能确定位置。

  手机的这些特点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如虎添翼,产生了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功能。从沟通、教学到消费、娱乐,从生产制造到市场营销,再到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农业、科研、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无处不在。

  手机在发展的进程中,给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手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人们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这种变化,就能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的丰硕成果,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面临“出局”的困境。当地球转速加快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能同步加快自己的节奏,就能够借势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继续原有的节奏,保持固有的方式,那么,加快了转速的地球会使人站立不稳,更谈不上享受信息技术的成果。对每一个人是这样,对每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本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讲述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描绘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机会,提出在移动时代应如何调整我们自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 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夜半读书:追寻片刻安宁
· 读书是读一颗高拔灵魂的思考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频道精选:
· 【思想】要适应经济增速“7”字头新常态 2013-06-14
· 【读书】改革需要新启蒙 2014-10-24
· 【财智】沪市可开第二炒股账户 券商抢客大战开打 2014-10-23
· 【深度】巴西大选迎决战:主拼民生与经济 2014-10-2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