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是的,他是说真的
1989 年夏天,东欧剧变已成定势,这种变化自40 多年前冷战开始以来从未出现过。尽管当时担任的是《时代周刊》的国内新闻编辑,我还是决定走出办公室,亲自到那里看看。新闻和历史在此次行程中神奇交汇,其中有很多难忘的时刻,比如与莱赫·瓦文萨(Lech Wal?sa)在格丹斯克船厂、与躁动的学生在柏林墙边等经历都让人难以忘怀。但是最值得记住的是在布拉格的经历,那天前捷克领导人瓦茨拉夫·哈维尔被释放出狱。 《时代周刊》驻布拉格的特约记者是哈维尔的朋友,因此他带我去了哈维尔位于查尔斯大桥的住所。我心怀敬畏地与他坐在沙发上。对我而言,哈维尔也许算是我们那个时代捷克最伟大的英雄了,也许只有一个人能与其相提并论,那是自从我在1968 年“布拉格之春”期间跟踪报道国际事务之后一直尊敬的一个人。这时,有人敲门。我起身去开门,打开门的一刹那,他的名字便脱口而出:杜布切克(Dub?ek)。这位1968 年的英雄,“布拉格之春”的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此前一直隐居在前捷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虽然与哈维尔素未谋面,但听说他出狱后,杜布切克便乘车来到布拉格表达对他的关切。 我一般不保存我与政治家们的合影,但是我格外珍惜那天与哈维尔和杜布切克的快照,因为那一刻便定格了历史。这篇文章回顾了戈尔巴乔夫在东欧剧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1989 年11 月《时代周刊》封面故事的节选。 俄国人经历了上百年外敌入侵的磨难,一直以来都把国家安全视为领土控制和领邦臣服的代名词。莫斯科想把周边国家当作自己应对威胁的挡箭牌,加上1 000 多年来俄国的扩张主义以及20 世纪遍布全球的马克思主义传教士,这一切都促使斯大林把军力投放在东欧,并在那里建立了傀儡政权。 苏联的安全诉求必定成为别国的威胁,但也给自己带来了危险。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蒂芬·柯恩(Stephen Cohen)说:“历史的讽刺在于斯大林在东欧建立的安全区成了最不安全的隐患之一。”苏联的行为引发了东西方的竞争;这些“诸侯”国难以驯服,苏联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不堪重负。 因此,苏联控制东欧的日子走到尽头也是可以理解,也许甚至是难以避免的。数年后,人们重新审视1989 年的剧变,即便想得通,也会震惊如初。因为突然之间,新闻头版接连报道此事,这在一年之前还是难以想象的——欧洲格局将重新建立,国际关系也将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安全的重新定义下转型。 我们熟知的东欧在存在了40 年后于1989 年解体,历史会在某一天将这一时间重重地刻在时间轴上。人们往往人为地设定这样一个概念:一批国家与邻国突然被“铁幕”隔开,并被强加了一种己所不欲的意识形态。苏联对东欧的统治在未来看来也许不过是一段短暂的插曲(1945~1989 年),这一插曲给中欧留下了经济残局,对其文化和历史却几乎没有什么持久的影响。 上周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临时总统絮勒什·马加什(Mátyás Sz?r?s)站在议会广场的讲坛上俯瞰集会的人群时说,苏联用坦克和刽子手的绞刑绳镇压1956 年的起义,那次起义堪称“民族独立运动”。他宣布,1949 年成立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已经灭亡,如今是一个实行多党选举制的独立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当讲话者提到美国时,群众一片欢呼;提到苏联时,人们则唏嘘一片。虽然有人大声喊着“俄国人,滚回去吧”,但是也有人欢呼着那位促成东欧国家独立的领导人的名字:戈尔比(戈尔巴乔夫的昵称)!戈尔比!戈尔比! 戈尔巴乔夫在外交政策中首次提到“新思维”的时候,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很质疑他的真诚,尤其是美国。真正的考验是戈尔巴乔夫能否终结引发冷战的核心问题,即停止镇压东欧人民。在冷战的最后一年,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的讲话称他会言行一致。他说:“自由选择的权利是普遍原则。”然而人们依旧心存怀疑。他们似乎总要回归到一个问题:“戈尔巴乔夫说的是真的吗?” 现在只有一个答案:是的。1989 年年初,波兰共产党在“二战”以来最公开的一次选举失利后,转而试图阻挠(波兰于1980 年建立的)团结工会组建政府。戈尔巴乔夫致电波兰共产党领导,后者随即做出了让步。戈尔巴乔夫还公开支持匈牙利改革者。1988 年7 月,戈尔巴乔夫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总结《华沙条约》会议时说:“每个人都有权决定其国家的未来,选择其社会的模式。”这些做法共同说明了戈尔巴乔夫做了西方领导人21 年来一直要求苏联做的事:废除“勃列日涅夫主义”——无论何时,只要“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实为苏联的霸权受到威胁),苏联就有权“向友国提供军事援助”(实为入侵)。 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为苏联在国际的落魄处境所迫的不得已之举。苏联改革的初衷是彻底转变苏联的经济模式,目前为止也只是打乱了腐朽陈旧的中央集权体系,这一体系原来至少还能勉强保证商店货架供应一些低劣商品,而如今那些货架竟然出现了20 年来最为空荡的情形。这个冬天甚至有可能出现粮食暴动。戈尔巴乔夫在国外是英雄,但在国内显然不是。 老布什上任后的前6 个月,对戈尔巴乔夫的怀疑成为美国国内的一致论调。时任美国白宫发言人马林·菲茨沃特(Marlin Fitzwater)竟然称他为“杂货店小子”。更有甚者,任何形式的动词“帮助”与“戈尔巴乔夫” 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起使用竟然成了一项禁忌。参议院民主党领袖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指责老布什政府“安于现状”,“立场被动”。7 月访问波兰和匈牙利后,老布什的态度开始转变。两个东道主国家都令他牢牢记住它们的国家能幸存至今日完全得益于戈尔巴乔夫,而它们的成功更要仰仗戈氏了。老布什后来评论他以前只是从道理上明白个中联系,但是这次他是“发自肺腑”地理解了。 老布什的转变并未终结美国管理层内根深蒂固的分歧。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依旧对戈尔巴乔夫的最终目的持谨慎态度,他的副手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更怀疑这位苏联领导人是否能成功。难得的是,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上周竟然阻止盖茨发表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案不抱希望的演讲。时任美国副总统丹·奎尔(Dan Quayle)在洛杉矶的演讲中公然挑战贝克,强调“苏联政策的阴暗面”,说美国不应该施援,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折腾去”。 苏联改革是否成功要看它自己,但是华盛顿可以通过达成削减传统武器和战略核武器库的协议帮助戈尔巴乔夫。除此之外,时任苏联外交部部长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Edward Shevardnadze)在上周的演讲中提到莫斯科欲加入西方经济组织,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暨贸易总协定。就像匈牙利一样,苏联也能从最惠国贸易待遇中受益。 然而尽管大范围的改革正在进行中,这些措施却收效甚微。这样一步一步往前挪,无非是标志美苏40 年关系的军备控制和贸易话题的渐进主义的翻版。(有谁敢说这是胆小的表现?)正如老布什自己说的那样,时下的机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在北约将多数经费用于防范的情况下,《华沙条约》中入侵西欧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也许是时候摒弃一步一动式的渐进主义了,看看我们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美苏之间的关系。”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 理查·霍尔布鲁克这样说道。 美国前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将“二战”末他的同事们的任务比作《圣经》第一卷中描述的故事:“上帝在混沌中创造了整个世界,而我们只需从混沌中创造半个世界,半个自由的世界。”但是这次“创世纪”的任务一样艰难,因为它需要超越刚性的秩序而非混沌。 哈里·杜鲁门发表演讲提出了遏制策略,开启了战后纪元。同样,老布什可以通过提出大胆的 “化干戈为玉帛”的计划彻底改变东西方关系,开启遏制政策后纪元。激进的新布什主义如此强有力的号召,能够使曾经支持杜鲁门主义的两党力量再次发挥作用,至少也能使美国重获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动权。但是,谁知道呢?戈尔巴乔夫很有可能也会插一脚。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