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十一】互联网信贷与民间信贷有何异同?
2014-05-22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摘自《互联网金融手册》,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P2P网络贷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互联网上个人对个人借贷模式。P2P网络贷款出现的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替代民间金融机构,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得个人对个人借贷这一人类最早的金融模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P2P网络贷款使投资人(放款人)和借款人都能受益。借款人可以获得比民间借贷更便利的信用融资渠道,付出更低的借款成本,投资人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回报。

    P2P网络贷款如果不为投资人提供担保,从信用风险角度看,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如同有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P2P网络贷款就可以视为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这种借贷形式非常古老,在现代社会也大量存在,一般归属于民间金融的范畴。其中,与P2P网络贷款最接近的民间金融组织是标会。

    标会(也称 “抬会”、“打会”)是轮转储蓄与信贷协会的一种,是一种信用互助方式,一般由发起人(称为“会首”)邀请亲友若干人(称为“会脚”)参加,约定每月或每季举会一次。每次各缴一定数量的会款,轮流交一人使用,借以互助。会首先收第一次会款,以后依不同方式,决定会脚收款次序。

    标会会首相当于获得一笔贷款后分期偿还,最后一轮得会的会脚相当于参加了零存整取的储蓄。处于两者中间的会脚则相当于先参加一个零存整取的储蓄,再获得一笔贷款后分期偿还。

    P2P网络贷款和标会有三个共同点。第一,本质上都是个人之间的借贷。第二,借贷完全基于信用,不依赖抵押品或担保。第三,利率是市场化的。在P2P网络贷款中,利率由风险定价机制决定。在标会中,利率随行就市,能包括对参与者的信用风险升水。

    标会有非常精巧的契约形式和风险控制机制,特别是用长期博弈中形成的社会资本,包括非成文的道德和习俗约束、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社会惩罚作为履约保障手段等,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但与P2P网络贷款相比,标会有两个不足。

    首先,标会本质上是基于社会网络的人格化交易,标会参与者之间多是亲友关系,一群陌生人很难组织起标会,这就限制了标会的作用范围。而在P2P网络贷款中,通过第三方机构(网络贷款平台)提供的风险控制机制,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借贷关系,因此是非人格化交易,这样作用范围就很广。此外,标会中利率尽管包含信用风险升水,但基本上由经验规则决定,而标会竞标过程还可能引入一些非理性因素;P2P网络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则要科学得多。

    其次,包括标会在内的民间金融都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民间金融因为要嵌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一般表现为一系列相互分割的局部市场。这些局部市场有不同的参与群体和风险控制机制,利率水平也不完全一样。有些时候,一些人利用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差异,通过在利率低的地方融资在利率高的地方投资来套利。当套利行为比较普遍时,民间金融市场的各个局部市场就会被联系起来,相互之间出现风险传导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趋于活跃,民间信贷规模膨胀,一些原本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失效,民间金融的风险集聚。当风险集聚到一定程度并爆发后,存量的民间借贷会出现大量坏账,伴随着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的减弱,增量的民间借贷会急剧减少,民间金融市场会出现信贷紧缩。这种信贷紧缩会直接影响地方的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疲软反过来又使民间金融市场更难恢复。近几年,我国的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实际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P2P网络贷款,因为是非人格化交易,对社会网络的依附性不强,而且因为投资人的风险足够分散,所以不会出现类似于民间金融的内在不稳定性。至于P2P网络贷款是否会随着经济波动而出现一定的信贷周期,因为其发展时间不长,目前还无法判断。

    最后,我们想指出P2P网络贷款的三个可能的发展趋势。第一,“P”的扩大。P2P网络贷款目前主要是自然人对自然人的借贷,将来可以拓展到个人对机构、机构对机构的借贷,理论上交易可能性边界无限。第二,随着基于大数据的征信的发展,P2P网络贷款中的定价效率会显著提高。第三,P2P网络贷款平台可以提供信用保险功能。投资者在交纳一定保费后,可以将借款人的部分或全部信用风险转移出去。这既可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工具,还会进一步拓展P2P网络贷款的交易可能性边界。

    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十二】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规范方向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十】众筹有风险,该如何去管?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九】你知道“阿里小贷”吗?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八】比特币是“狼”来了?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七】如何看待余额宝?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六】微信红包为什么会“红”?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五】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有何影响?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四】互联网金融有“谱”吗?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三】中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独特背景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优势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互联网金融普惠性有助缩小城乡差距 2014-05-22
·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十】众筹有风险,该如何去管? 2014-05-21
·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九】你知道“阿里小贷”吗? 2014-05-20
·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八】比特币是“狼”来了? 2014-05-19
· 【互联网金融十二问之七】如何看待余额宝? 2014-05-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