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是瑞士成功的原动力
2014-04-22   作者:阿尔弗雷德•辛德勒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作者:R·詹姆斯·布雷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瑞士仅有800万人口,国土面积仅有4.2万平方公里,其中1/4的领土还是山地,整个国家的历史也不到800年。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比瑞士多160倍。中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如今这个国家正以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未曾有过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乍看上去如此巨大,以至于似乎无法进行对比。但是近距离地看,两国又有一些共同点,就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不是所有有价值的都能被计算,也不是所有能计算的都有价值。”

  本书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横空出世。当今世界充满了各种灾难,比如革命和战争、严重的经济和货币危机、失控的国家财政局面,以及可能导致不可预期结果的草率挽救策略。自然、经济和政治世界都百病缠身并且互相传染。世界多国不堪重负,金融体系面临抉择,经济衰退,欧洲停滞不前,还有多种货币正在失去它们的价值。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瑞士的情况还算健康。这其中原因众多,而最重要的或许正是瑞士这个国家的根基所在。在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引领瑞士走向成功的价值观,现在仍然在发挥作用。这种价值观已经深深地嵌在了整个国家的灵魂里。借用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的话来说就是:“勇气和谦逊是最明晰的美德,伪善永远无法与之企及,而它们拥有共同的品质:由同一种色彩表达。”

  这种色彩在瑞士并不光鲜夺目:瑞士曾是个穷国,自然资源匮乏,处于内陆深处……瑞士曾经如此困苦,以至于瑞士人不得不到别处为富有的王公贵族所雇用。但是瑞士人从来没有屈膝于其他富裕的邻国,绝不俯首称臣,也不改旗易帜;因为瑞士人是如此热爱自由。一个贫穷而渴望自由的国度必须厉行节俭,量入为出。这种状况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资源匮乏迫使其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那些勇于进取的人不仅仅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同时也拥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瑞士既不是贵族政治也不是独裁政体。瑞士人的成功是源于瑞士的根基:被重视的是才能和成绩,而不是背景和地位。只要是能引领成功的好主意都值得被采用,而不必在乎是由谁提出来的,这种值得称道的做法至今仍普遍存在于瑞士社会。

  瑞士企业的发展反映了瑞士这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即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是靠其大小强弱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开拓精神、追求卓越和品质的激情。政治力量有限的国家必须依靠才智和同理心来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瑞士成为现代欧洲国家中第一个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绝非偶然,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直接民主制国家,人民拥有最终决定权。

  瑞士把最高的尊重都交付给人民,国家主权完全属于人民。瑞士人知道自由的代价,他们愿意为此负责任,并具备了面临挑战、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些根基,整个国家才愿意接受并重视个人建议、集体责任观和企业家精神。实际上,企业创新精神不仅仅受到鼓励,也是一种社会预期。80%的瑞士人都在商业环境中工作,失业率低于3%。瑞士的社会共识是,没有企业家创新精神,就会导致失业。

  在瑞士这样一个小国,政治和经济繁荣的责任无法分开。还是在次贷危机之前,瑞士选民就以绝对多数的优势选择了减少赤字,瑞士政府因而保持着可控范围内的财政赤字。这并不是来自最高决策层的个人意愿,而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常识,即不能让支出高于收益。在这个国家财政政策不断失败的时代,政治并不是全能的这一事实已变得越发明晰;最终,国家的运行必将和家庭、企业和经济坚守同一个原则。失业和紧缩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长期债务累积的恶果,只因责任感被弃之不顾。在瑞士,这个认知已经在人们的意志中存在了几百年,而且仍然对国家和企业家精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瑞士及其企业家精神已经在这次危机中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国家小意味着必须有更高的警觉,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价值,由于大玩家不会太注意他们的小对手,这就要求小玩家采取灵活的态度,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找准定位并学会如何引起共鸣。

  这也是瑞士的治国方式。瑞士多语言、多文化、多民族,因此平衡各方利益、取得共识是非常重要的。瑞士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瑞士的政治机构、社会和经济体系共享同一个价值观。瑞士联邦议会的议员都是专业人士。在履行政治责任时,商业经验和其他人生经验一样重要。决策并非上传下达,而是通过合作逐步发展起来的。适用于整个国家的真理也适用于经济、社会的运行——每一步行动都需要负责任,尤其是在瑞士这样的小国,责任归属尤其明晰。

  除去外界因素,成功本身也能成为一种风险:没有什么事能比一直向上却突然崩塌更危险了。当我于20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的时候,1美元兑换4.5瑞士法郎,但今天它仅值0.9瑞士法郎。同期的英镑汇率从12瑞士法郎跌到了1.5瑞士法郎,今天,欧元太疲软而瑞士法郎太坚挺。在这个不稳定的世界,瑞士的稳定也有代价:随着薪酬、成本和价格的逐渐上涨,企业的利润被侵蚀。瑞士再一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而各种失败,也能带来对他人所关心事物的更好的理解和更多的尊重。从政治意义上说,这能转化为社会安宁和自由的态度,而这两项都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只要准备充分,并有精力应对相关困难,这两者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控危机。

  那些领土面积小而缺乏政治力量的国家,无力改变自身所处的世界,但是它们可以变得更精明,只需越过高山而不用将高山铲平。小国必须做得比它们承诺的更多。无论是在好的时代还是在所谓坏的时代,这种应对挑战的能力都是本书描述的瑞士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广东高州“爱心爸爸”十年千万元名捐助550名贫困生读书 2014-02-11
· 作家不读书之风日盛 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 2013-12-04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