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无人问津成摆设
路难找 门不开 人不在
2014-02-18   作者: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字号

  【编者按】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以前偏远的地方正吸引越来越多人,过去热闹的市中心虽然留住了户口,却少了许多居住的人气。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需求较之过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人的变化,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势必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此时,需要城市的公共服务打破界限和围墙,广纳言路,实事求是地为民服务。

  “农家书屋”这项国家文化惠农工程,而今在沪郊农村成为无人问津的“摆设”——大量农家书屋常年“铁将军”把门,书籍“灰头土脸”,内容也不符合农民的需要。

  “农家书屋”,是国家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上海继2008年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后,2009年又完成了800个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市人大代表邓延延在今年“两会”提交的书面意见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不少农家书屋已名存实亡。

  此前,人们总以“门常开、人常在”形容这项惠民工程,但是,记者日前对奉贤区和金山区3镇4村的调查却发现,农家书屋的现状是“门不开、人不在”,形同虚设。

  走访中,经多次询问记者在奉贤区金汇镇百曲村村委会向西约50米外的一个小院里,发现了“养在深闺”的农家书屋。就连院门口上海市为农综合服务站里的工作人员亦不知院内有个农家书屋。在院内老年活动室里喝茶的一位村民说:“隔壁就是农家书屋。”

  记者来到“隔壁”,只见这里没有任何标识,且大门紧闭。隔着门窗,记者看见,堆放得过于紧凑的桌椅上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报架上空无一物。按照规定,每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

  一名知情村民告诉记者,没有村民会到农家书屋借阅,书屋的钥匙则掌管在烧开水的人手里。“他大概两点会过来,你等不到。”

  在青村镇湾张村,知道农家书屋的村民同样很少。记者好不容易才找到农家书屋,它位于老年活动室的正上方,楼下麻将声不绝于耳,楼上则冷冷清清、空空荡荡。书屋内仅有的一个书架上,书籍放得东倒西歪,种类凌乱;杂志柜上零星地放着10本杂志。屋子里还有3张闲置的电脑桌,也同样无人光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广东高州“爱心爸爸”十年千万元名捐助550名贫困生读书 2014-02-11
· 作家不读书之风日盛 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 2013-12-04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