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所解读的改革新政
2014-01-20   作者:郑渝川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是郎咸平最新推出,解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的改革信号的作品。郎咸平曾任美国沃顿商学院、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客座教授,是近年来在中国公众媒体中最为活跃,也频频引发争议的经济学家。

    有意思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同行和财经媒体人士批评郎咸平,拿出的理由竟然是后者过于高调。但如果他人举出其他经济学家同样高调的例子,批评者们又会改口表示“郎旋风”的观点不够专业。接下来追问下去,究竟是哪些观点不够专业,批评者们要么瞠目结舌(根本就不知道郎咸平提出过什么、主张什么),要么信口指称郎咸平主张“大政府”、为四万亿辩护、 鼓吹“国进民退”以及宣扬美国“阴谋论”。

    这些批评都可谓空穴来风。从郎咸平推出企业治理的系列专著,再到以极高频率出版根据他与广东卫视合作的《财经郎眼》主题图书,笔者都曾找来一一读过。无论在他的书里,还是节目中,郎咸平都没有提出过对“大政府”的赞同意见,相反,他不厌其烦的表达对中国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低效率的强烈不满。事实上,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运转时,郎咸平还曾率先提出反对意见,特别强调提振经济的资金不能投向“铁(路)公(路)鸡(同‘机’,即机场)”,要警惕过度盲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拖垮中国经济。郎咸平在中国公众舆论中变得有名,起因是出面炮轰多家国企转制过程中的不规范做法,反对暗箱操作、瓜分国有资产,希望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规范操作转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赞同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或者看好国企的发展前景。说到美国“阴谋论”,熟悉郎咸平观点表达方式的人都很清楚,郎咸平根本不把美国战略运作看成是所谓阴谋,比如华盛顿-华尔街政商同盟,在国际金融等领域的密切协作,这些恰恰是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优势,以“阳谋”的方式运作。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这本书回顾和梳理了近十年来,郎咸平本人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中国经济问题发表过的重要观点。应该看到,这些观点而今看来,都显得颇有前瞻性,不仅以正确预言的方式说准了问题,比如,2004年,郎咸平就曾公开预言,医改、教改房改必定只会造成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的结果,这番预言在当时曾迎来了体制内专家和官员的强烈回击,事实却以残酷的方式验证了他对这几方面存在重大漏洞的政策设计的判断;而且相关政策建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阐述也具有一致性。

    当然,话要说回来,郎咸平在书中声称“我这么多年辛苦研究的成果对这次的改革思路提供了甚多理论上的依据”,这番话非但没有确凿依据,而且也忽略了其他更多人建言献策的作用,无视民心所向对左右改革方向的根本作用,可谓过度自恋。

    郎咸平在书中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在于危机倒逼改革。具体来说,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导向问题、对市场机制重视不够而迷信行政调控的政策效力、没有积极推进反行政垄断、对地方政府举债发展遏制不力,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危险的“滞胀”地步。并且,在中央政府4万亿和地方政府几十万亿巨量刺激资金的投放下,地方债危机和系统性腐败也已变得十分显著。

    郎咸平认为,习李经济新政与1980年代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存在较多的共通之处,核心都在于先解决“胀”,再借助减税、推进市场化、打破垄断来解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滞”。他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停止政府投资性支出、建立预算制度、继续大幅削减审批、理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实现基层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垂直管理等举措持赞赏态度,也建言提出,审批削减的力度还应该再大一些——《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一大启示就在于,审批必然滋生审批式腐败。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精神,精髓在于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但要从决议精神转化到具体政策层面的改进、改革和创新,还有待落实,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政策精神走样的环节。郎咸平在书中结合出租车管制、上海自贸区设立、房产税与遗产税、高物价、医改、以房养老政策、北京市推出“自住型商品房”、教育部“减负令”、放开“二胎”政策等今年以来多个经济和社会热点,同时也是改革攻坚的难点的问题,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对转化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习李经济新政改革精神,一一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点:打破金融等经济各领域的过度管制和行政垄断,推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环境,削除垄断利益集团享有的垄断收益,降低市场和社会运行成本;以社会公正而非政府财政困难,来确定税费征收的品种和额度,避免税费征收扭曲要素价格和市场供求;明晰政府必须承担的养老、医疗、房屋保障等公共品供给责任,围绕这些供给责任重塑政府的职能体系,为市场和社会空间发育创造可能。

    总的来说,《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这本书较为清晰的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精神,对习李经济新政的发力重点就未来走向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就许多具体政策困局和政策改革问题举出了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成熟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延续了郎咸平作品偏重于口语化叙述等一贯风格,易于读者读懂理解。与之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如同郎咸平之前的很多本作品一样,也包括部分他本人自我褒扬的段落和语句——这恐怕是读者阅读此书并从中获取教益,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作家不读书之风日盛 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 2013-12-04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