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如果能够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将产生诸多公认的优势。这样一个经济体的央行可以通过印发货币来购买海外商品及服务,如果海外持有这种货币且不发生回流,前者还将获得铸币税收入。而当这种货币进一步成为一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还可借此发行债券,这正是欧洲人所称的美国借助美元霸权地位所获的“嚣张特权”。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可能使中国至少分享到美国作为美元、美元债券发行人的一些好处。非但如此,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欧债危机、全球实体经济整体萧条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中国摆脱过分依赖美元的危险,也将让其他许多经济体获得相应保障,降低被美国、美元所劫持的利益风险。这将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履行大国责任的重要方式。此外,金融界还普遍认为,更灵活的货币、汇率政策将在中国平衡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防止外部失衡(过多盈余或赤字)中起到托底作用。
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举措总体上是相当稳健的,并没有如海内外投资者、金融中介机构所期望的那样迅速。直到2010年7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才获得了加快推进。中国政府采取的人民币国际化举措,归结起来是注重发挥香港和上海两大金融中心的作用,在继续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控制正常前提下,通过政策内容的刷新,来让产品创新赶上“经济呼吸”的步伐。
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也引发了相关争论,海外一些政治家、经济学家和银行家怀疑,这项政策安排带有过强的政治目的,而非水到渠成的全球货币安排。在某些经济学家撰写的论文或论著中,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当初美元取代英镑进行了全方位的对照,并根据先行确立的结论,推导出当代版的货币争霸“路线图”。这种观点在我国国内也很有市场。
香港几十年来一直是连接我国大陆和海外的最重要通道,也是离岸人民币的中心,发挥着试验田和防火墙的作用。渣打银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推出之前就开始参与其中,直接参与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体系的构建工作,并为中国内地和海外客户尝试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提供重要支持。渣打银行(香港)高级外汇策略师罗伯特·米尼肯和该行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近年来一直带领团队研究离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市场问题,他们的观点被各种国内外媒体引用。
罗伯特·米尼肯和刘健恒合著的《人民币的崛起:国际地位及影响》一书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旨在解答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到的主要疑问,对未来几年可能的发展轨迹、投资机会给予解读分析,并从香港市场、港元的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深远影响提出了独到见解。这本书对于国内读者特别是深圳、广州等地金融行业从业者,判断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走向、机遇与风险,应当是很有帮助的。
书作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政府人民币全球战略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也是多重市场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真正的商业和投资需求逐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简言之,人民币国际化“是公共政策与经济学的混合”。书中特意谈到,国际投资者对国际货币市场多样化的期待,远甚于人民币升值所意味的收益。
离岸人民币而今正在加快向香港之外的范围扩张,并通过国际贸易走廊和新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立而实现。事实上,在这其间,香港仍然能够通过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为直接地获得人民币的流动性,并通过积极发挥对内地金融决策的影响,确保内地在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能力与保证国家金融安全间实现平衡。书作者判断认为,无论是上海,还是境外的伦敦、新加坡、台北、东京,都不会影响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发挥。但书中也提醒指出,境内人民币需求和境外流动性的不平衡,再加上境内外利差,作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香港目前也承受着许多压力,应当更积极的推进与深圳前海等珠三角金融创新与开放试点窗口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