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自由港等同于自由贸易区,后者的历史将延伸到3000年前。而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区是非常普遍的全球性实践。这种背景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之所以仍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瞩目,是因为这一试验区的运行可以反映出作为世界最重要经济体和贸易主体的中国,对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战略态度。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贸易全球化急速扩容的同时,贸易纠纷也在成倍乃至几十倍的增加,WTO多边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动的区域合作、自由贸易区却迎来了逆势勃兴。我国毫无疑问是这一时期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尽管也因此付出了较大的发展成本和代价),但既有的外贸和产业模式维持运转已越来越难,有关中国为此输出通胀等的批评不绝于耳,以欧盟为代表的各主要贸易伙伴也纷纷针对中国出口产业和企业设计多种贸易壁垒。国外不少企业和经济学家对我国的市场开放环境也多有批评,一种比较常见的看法认为我国是贸易全球化框架中的“搭便车者”,呼吁我国真正实现对等开放;而在国内,不少行业、企业特别是上规模的民企和合资企业,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呼吁放松政策管制。
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先表现出我国在新形势下深化开放的姿态,自由贸易区必然带来放松管制、增进效率、提高自由化程度、推动管制和监管体系改革等进程,这对于稳定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是非常有利的。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的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近年来政策创新放缓乃至停滞的背景下,自贸试验区为重新启动快速改革创造了空间和动力。从现实的角度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也有利于我国在已形成现实僵局的WTO多边体制之外,承接区域合作的发展机遇。
也正因如此,上海自贸试验区今年9月挂牌并开始运转后,国内其他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也相继提出了建立自贸试验区的申请。而在一些官员、专家和媒体的解读中,上海自贸试验区被说成了国家赋予上海的优惠待遇,甚至是进一步带动房地产发展和城市扩张的概念——基于此误读,既然给了上海优惠待遇,那么其他某些地方理所应当也该“利益均沾”。
种种现象表明,什么是自由贸易区,中国设立自由贸易区将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什么影响,上海自贸试验区被赋予了怎样的政策试验目标,诸此种种的重要问题在国内目前存在严重误读。对于方方面面的企业人士、投资者来说,究竟该如何准确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判断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的前景至关重要。
这本出得太及时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战略研究》的文集,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的重大意义给予了肯定,但没有陷入人云皆云般的赞美和浅层次阐释,而是主要围绕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发展前景及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转、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在战略层面上的影响,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后将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两大问题进行了多视角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此时就显示出了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书中“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中国应对”一文判断认为,服务贸易与对外投资将是下一轮全球化重点,美国的战略选择仍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通过同步的国内要素市场改革来承接机遇,从而继续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动态红利。很显然,上海自贸试验区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的基本功能就是加快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借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中国外贸升级版》一文则希望上海自贸试验区能够分别向美国模式、德国模式、韩国模式取经,实现外贸结构升级。“上海自贸试验区"价值链"金融服务体系的形成”一文进而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思路,中国金融改革和监管改革,要改变现有的“维稳监管”模式,以服务金融体系建设、激励金融创新和价值创造为目标来着手制度建设,并提议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相关制度建设。
一些媒体、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在解读上海自贸试验区时,只谈机遇,不谈挑战和问题,或者只强调自由开放,避而不言监管和法治。这本论书中的多篇论文则通过缜密深入的分析,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中将遇到的多方面问题给予了探讨,显示出了较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价值。“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中国利率市场化”要求国家有关方面和上海市重视利率市场化将带来的资金流动、资本项目开放、金融风险等宏观问题,以及大规模短期资本套利等直观风险。“自由贸易区洗钱与反洗钱: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则历数了国外许多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并以具体案例揭示了一般监管的短板,介绍了自贸区反洗钱的国际经验。“金融诚信体系建设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性”一文就当前国内外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政府对投资者进行适应性监管、增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