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人民币升值存在隐患
2013-11-26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今日中国的危局,是从人民币升值开始埋下的,从四万亿救市急剧恶化的。

    21世纪之初,由于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其战略重心转移到打击恐怖主义;加上随着互联网推广,跨国公司在地理上的有效管理半径扩大,寻找最便宜的制造基地成为其共识,中国因为廉价、勤劳、守纪律的劳动力,以及廉价的土地、资源和环境价格,再加上中国对外的超国民优惠待遇,从而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首选基地,遂成为世界工厂,被纳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中。

    与此同时,中国推进房地产市场化,随着土地招拍挂制度、住房贷款制度的实施推广,加上国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强烈愿望,开始推动了一轮中国房地产的大牛市;这一牛市在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后被国际热钱火上浇油,巨量热钱到中国投机使人民币单边升值,楼市因为其贷款杠杆放大功能,加上其容量巨大,成为国际热钱的重要投机市场之一。

    从2000年开始,中国在世界工厂机遇、房地产市场化、人民币升值引发国际热钱流入等三大推动力下,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和资产泡沫的超级繁荣期。这一繁荣在2007年10月,以股市上证指数创出6124点历史高点为标志达到顶峰,中国政府和百姓在2007年享受了一场财富和繁华的超级盛宴。

    然而,世界上没有午餐是免费的,更何况是如此超级盛宴。中国虽然获得了世界工厂机遇,但是跨国公司凭借自身雄厚实力,加上拥有超国民待遇,控制了中国大多数产业链,不仅使大量国企破产倒闭,使中国民营企业也大多沦为其加工车间,利润率被外资控制在极低的状态,令中国制造很难获得自主创新的资本积累,中国企业在诸多行业中无法形成龙头企业以消除恶性价格竞争,这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这为中国商品屡屡遭到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十分艰难埋下隐患。

    人民币升值和楼市泡沫更是埋下了巨大祸端。在2007年1月,本人就撰文《警惕2007热钱,为2008酝酿新亚洲金融危机》,警告人民币单边加速升值将引发全球热钱投机中国,急速推高中国的资产泡沫,特别是股市和楼市,并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做空它。2008年4月,进一步撰文《中国“世界工厂”会不会休克》警告,由于人民币升值,带动生产要素价格大涨,加上2008年以来央行连续紧缩流动性,中国制造将面临大规模破产倒闭的危机。2008年8月,更是出版了专著《反热钱战争》(中国经济出版社),警告国际热钱在中国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下做空中国的图谋。

    人民币升值和楼市泡沫大大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成本。土地和房价大幅攀升,抬高了企业厂租成本和人工成本;由于中国为世界生产,导致原材料进口大增,国际投资者炒作中国繁荣概念,将大宗商品价格推到惊人的高度,从2001年年底到2008年年中,美原油、伦敦铜和美玉米最大涨幅分别为721%、496%和263%。加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1.56%,这都给中国制造增加了巨大的成本——由于中国制造产业集中度很低,在制造环节无法形成有效的谈判能力,在与下游欧美成熟垄断的销售系统(代表是沃尔玛)博弈中,很难向下游转嫁成本,不得不承受和消化大部分成本,企业利润迅速缩水。

    与此同时,2008年央行货币紧缩和A股大跌令众多企业流动性枯竭。从2007年年底开始,央行以抑制股市过热为由,连续通过发行央票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货币,给股市以沉重打击,而国际热钱利用TOPVIEW工具,巧妙地以低成本做空A股,使A股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最高的6124点,狂跌到2008年10月最低的1664点,市值损失了24万亿元人民币。这不仅使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大跌,更使经受不住股市诱惑的企业,在股市高峰投机者损失惨重,加上央行全局性紧缩,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珠三角和长三角企业出现了大范围的休克停产状态。

    股市从2007年的大起到2008年的大跌,受损的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股市投资者在这轮超级过山车行情中,特别是2007年以后入市的新股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股市高峰时,国际热钱将其低价买入如今已为天高价格的股票,与新股民的现金进行交换,完美离场,而将中国股民套牢在峰顶之上,完成了一次惊人的财富乾坤大挪移。打个比方,在2006年年初,热钱100万元和国民某人100万元均是现金,价值相当,然而热钱购买了股票,某人储蓄存款;至2007年10月,100万元的股票价格涨到500万元后卖出,存入了银行,至2008年10月为510万元;而某人对股市财富效应后知后觉后终于忍无可忍,将106万元的储蓄本息取出,购买了股票,至2008年10月,随着股市大跌,这106万元股票市值跌到了35万元。也就是说,2006年年初某人与热钱同等价值的财富,如今某人财富仅为热钱的6.8%,或者说热钱财富已经变成了某人的14.57倍。

    这为中国内需盛极而衰埋下了伏笔,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2007年那一年恰恰是中国居民消费增幅最高的一年。

    四万亿救市之殇

    错误仍在继续。

    央行的第一个错误是从2005年7月以来固执地坚持金融教条——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紧缩,结果引发巨量热钱投机中国,2007年资产泡沫大爆发;第二个错误是,在2008年不断紧缩货币,造成股灾和世界工厂休克,却一路漠视,坚持错误,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

    2008年年底,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和宏观调控当局由原来极度自信转为极度恐慌。本人却以为大可不必,因为这是在意料之中的——在2005年12月30日,本人就撰文《2006危与机:美国悬念与中国速度》预测,接下来的两年美国很可能陷入衰退或更糟糕的境地,原因是石油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商品上涨,推高美国通胀,引发房地产金融危机;2007年7月30日,撰文《我们将见证一个动荡的金融时代》进一步确认美国金融危机。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世界工厂虽遭遇休克,但中国产业集群优势在全球短期内无可替代,中国反而可以由此获得战略机遇。

    “中国有可能成为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赢家”,本人在2008年10月撰文《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有可能率先筑底》指出,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恐慌。此次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品的危机,危机将这些垃圾金融衍生品打回原形,使作为真实物质财富的资源、制造、销售的真实价值回归,这意味着对“世界工厂”的价值向上重估。从全球政治经济大棋局来看,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目前世界各主要大国对中国的需求均超过了中国对其的需求。在货币金融上,中国已成为欧美间的平衡者;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已成为俄美间的平衡者;中国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平衡者。

    关于世界工厂休克危机的应对治理方案,本人于10月13日撰文《金融大危机倒逼改革大攻坚》建议如下思路:对于一个被撞伤失血的休克病人,“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怎样的呢?当然是先抢救输氧输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打一针镇定剂来稳定其大起大伏的情绪(平准基金救股市),然后给他一些补品,让他恢复到准康复状态(固本培元的扩大内需)。病人身体条件初步改善后,就要对其注射血管疏通剂加快其血液流动(扩大金融业对内开放),并开始督促其运动呼吸,使萎缩的四肢变得更加强壮(扶持本土优势企业整合行业资源),随着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善,协调运动重新平衡体内营养分布,头部和腑脏也相对减肥(行政体制改革),最后全身机能都越来越协调有力,身体的免疫系统也更加强大(建立社会保障系统)。

    此外,本人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包括彻底放开小额贷款公司准入(《中国应允许创办一万家中小信贷公司》);力荐推出创业板,参照美国纳斯达克的制度设计,使其成为全球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循环经济的孵化中心(《中国创业板可成全球新能源革命主战场》,2008年2月25日;《推创业板会强化中国“避风港”效应》,2009年3月5日)。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转危机为契机、解除国民后顾之忧、释放内需的关键,其中医疗体制改革难度最大。鉴于当时各方势力对医改思路争执不下,易入歧途的困境,本人在2008年12月18日撰文《医疗体制改革建言:有效理顺七大关系》指出,医改能否成功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清晰界定公共医疗与社会办医的边界,凡是市场能办的交给市场,对社会办医实行准入制,自主经营,实行事后严格追惩制度,但公共资源严禁在社会医院使用;公共资源只能用在公立医院,除医护人员的基本工资外,医保资金由原来补医院(供方)为主转为补需方(患者),以促使公立医院间相互竞争,提升技术,优化服务。第二,解决医保资金的来源,从外汇储备中划拨资金,或出售央企股份获得大量启动资金,将土地和矿产这些全民财富的收入的相当比例划拨给社保基金……

    然而,在对世界工厂休克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后知后觉后,特别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GDP快速下滑,宏观调控者在慌乱之中完全丧失了冷静的自我定位,丧失了对中国面临战略性机遇的理性判断,没有抓住机会深化改革,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扶持产业龙头,培育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而是由一个紧缩极端转入了超级宽松和不惜代价救市的极端,中央政府短期内推出了四万亿元的救市计划,带动全国十八万亿的投资,主要投向铁路、公路和基建项目,尤其导致了楼市泡沫的爆炸式膨胀。

    时至今日,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比2008年又上涨了一倍有余,终于将中国的楼市泡沫在2013年推成了全球第一大资产泡沫。人民币汇率也在2013年被推成了全球最后一个最大的汇率泡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 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 2013-05-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