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人来说,那些将小公司发展成为大企业的人总是让他们爱恨交织。我们惊叹于这些人的睿智和勇敢,却又嫉妒他们能随心所欲地消费,享受奢华生活。即便如此,我们也常常信奉无商不奸的观念。大亨们受人谴责是因为他们垄断市场,贿赂政客,剥削普通工人。一些企业成功之后会装腔作势地大行慈善,试图粉饰自己。这也难怪在美国这个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些著名的资本家常常会让人又爱又恨。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极少去操心自己的形象问题。他建造了众多蒸汽船,将多家大型铁路公司整合成庞大的网络,平息了股市恐慌,并自掏腰包数百万美元修建了中央车站,如果美国人对他这番伟大贡献还不心存感激,那么错不在他。范德比尔特是19世纪的美国首富。1877年过世时,他所拥有的财富纸面价值高达美国货币流通量的九分之一。但与同时代和当代的其他企业巨头一样,他认为自己是在生产和管理人人都需要的商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无需为此而道歉。T·J·斯泰尔斯的这本传记富有洞察力,而且文字行云流水。他在书中写道:“范德比尔特是一个有着多面的人物,他的种种性格并不一定都值得人们敬佩,但他从来都不是伪君子,不管是被憎恨、被敬畏,还是被厌恶,他始终得到了人们的尊重,甚至是敌人们的尊重。”
这种尊重一部分源于他积累财富的方式。在美国建国初期,多数美国富人靠着祖荫庇护,从身为商人或种植园主的先辈那继承了财富。与大西洋(600558,股吧)对岸的贵族们一样,他们将优良的出生与统治权力对等起来。范德比尔特11岁时就离开了学校。但作为一位自学成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范德比尔特在史坦顿岛上长大,父母都是不安于现状的农民。海湾对面的那座城市正在经历繁荣的发展,人们简直在疯狂地追逐这股商业大潮,而他的父母也决定到其中去分一杯羹。科尼利厄斯定期驾驶父亲的船只往返史坦顿岛和曼哈顿,有时为了次日早晨抢到第一笔生意,就直接在小船上过夜。到20岁生日时,范德比尔特攒下了足够的现金,加入了海岸旁的贸易竞争。当少数同龄人正在剑桥大学和普利斯顿大学里悠闲地学习古典文学时,范德比尔特已成了生意兴隆的“大海的经营者”。蒸汽船是航运史上最伟大的交通工具创新,范德比尔特也是最早懂得建造和经营蒸汽船的美国人之一。
范德比尔特热爱蒸汽时代,也把握住了这个时代,创建了一个横跨大陆的王国。这是一个危险的行业,船长们将马达开到最大,突破其极限,以在竞争中拔得头筹。锅炉爆炸,船只相撞,死亡变成常事。范德比尔特常常向其他船主发起挑战,驾驶自己设计的船只与凶狠狡猾的对手比赛,尽管并非次次都能取得胜利。
但海军准将(范德比尔特所挚爱的一个称号)在蒸汽船和火车上实现了他最宏伟的成就。通过大幅削价和收购竞争对手的公司,范德比尔特几乎垄断了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蒸汽船运输。在加利福尼亚州淘金热期间,1849年,他在尼加拉瓜开辟出一条路线,搭载着乘客和信件穿梭于太平洋(601099,股吧)和大西洋。内战中,他将自己最快最大的船只租给联邦海军,用于追击南部联邦的袭击舰。在内战胜利之后,他马上将精力投入铁路行业,很快就控制了纽约至芝加哥之间的铁路线网络。
范德比尔特如同一位伟大的运动员,生命不息,竞争不止。古稀之年的他仍喜欢驾驶马车在纽约市周边与人一决高低。《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他
“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但《纽约时报》的亨利·雷蒙德却将范德比尔特比作强盗贵族,并由此创造了美国文化中一个的新词语。同那些在莱茵河旁“不管是商船还是客船都雁过拔毛”的中世纪德国贵族一样,范德比尔特也尽最大可能控制自己所进军的市场,赚取最大利润。
为了实现低价和高效服务的目的,操纵股价成了一种必要的举措。1869年秋季,范德比尔特针对濒临倒闭的多家公司注入了数百万美元,阻止了一场华尔街的恐慌。但为了打败对手杰伊·古尔德,他让自家铁路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泛滥,最终导致了黑色星期五的爆发。斯泰尔斯写道:“范德比尔特在这出悲剧中扮演的是英雄的角色。进一步的观察显示,正是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残酷无情触发了他采取行动。”
斯泰尔斯也是杰西·詹姆斯的传记作者。他的作品既有优秀记者的华丽辞藻,又有经验丰富的学者的仔细分析;既有美国精英们的发展历史,又有其中最著名的精英人物的人生历程。
范德比尔特也许并非美国的“第一位”大亨。这个称号也许应该给予毛皮商人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但正如斯泰尔斯所说,海军准将是新商人阶级重要的典范。这些商人都是美国北方人,都深爱他们用财富和努力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强大的联邦国家。
不过,企业道德更多是说得好听。相比于武力或阴谋诡计而言,范德比尔特和那些颇具成本意识的同胞们更喜欢友善的谈判。但当体面的方式行不通时,他们也非常乐意去收买政客,出卖前合伙人,或者找警察来镇压工人们的罢工。尽管范德比尔特习惯于简单的黑白两色着装,看上去就像是新教牧师,但他唯一信仰的就是经济实力。斯泰尔斯写道:“范德比尔特也是一个矛盾体,即是创造者,又是破坏者。”
在他的13个子女中,有几个孩子的确也有理由对这位老人满怀爱恨交织的感情。作为一名慈祥的大家长,海军准将或是让儿子们在自己的手下工作,或者资助他们干自己的事业。他同时也过问儿女们的婚事,仔细加以审查,并且为他们送上世界上最奢华的婚礼。不过,只要子女们有任何依赖心理,范德比尔特马上就能发现苗头,将此视为是一种性格缺陷。他因为一个儿子借钱而给对方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另一个儿子试图在父亲面前隐瞒患有赌瘾的问题,唯恐被父亲剥夺继承权。
海军准将因“不好打交道”而臭名昭著。他的心中没有慈善,也没有因此产生“罪恶感”。他唯一一次捐赠大笔资金,是为了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修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他在晚年时会捐出这笔款项,是希望让美国南北双方重归于好,整个国家能在一位新精英的领导下繁荣发展。
在范德比尔特过世后不久,美国爆发了一系列暴力罢工,农村穷人们的情况也越来越令人担忧。一代改革家和激进派让公众们相信,不能去信任拥有无限权力的聪明的资本家,因为他们在决策时不会去考虑大多数美国人的利益。尽管海军准将领悟到了必须树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但那仅仅只是针对他的手下。正如一位长期在他身边服务的秘书所说的:“他认为人人都要经得住观察。”
(本文出自《纽约时报书评》,作者系乔治敦大学历史学教师,粟志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