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历史演进的真快。转眼间,中国经济到了发展的拐点,国民经济从短缺经济走向了过剩经济,企业从创业阶段迈向了守业阶段,企业家从第一代向第二代传承阶段,以及第一代企业家正在老龄化,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摆在了国人面前:怎样传承财富?而这一点恰恰是致命的,因为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家族财富传承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有的只是一个个富有家族不断衰败、受难的悲惨故事和传说。因而,难免出现了近几年来部分资产流向国外寻求避险的“安全性”转移。殊不知,读完本书,你一定觉得这样做其实也不安全。
近100年来,全球只有极少数的公司从头至尾生存发展延续下来了。道琼斯指数在1990年拥有的30只股票,只有一只留存至今;而且也只有5%的企业,子女能真正接班。这又告诉了我们:财富除了其流动性和投资风险不确定之外,一定要防止许多天然的围剿财富的陷阱。例如:战争、革命、政府滥征税收、政府滥印钞票、机构滥发债券、所谓的慈善、信托计划、艺术品推荐、理财及保本产品、上市公司圈钱、经济和行业周期、企业家自身受荷尔蒙影响而发生的不断情变、子女寄生和腐败、家庭矛盾等;还有些国家政府官员掌握生产要素下的企业寻租,以及寻租后的财富被没收。因此,思考和理解中国的家族财富发展规划,实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难度。
因此,我坚信,正因为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也许看到了这一世界性规律,所以他们想穿了,把绝大部分资产捐给了社会慈善事业。
虽然全书没有完整答案和如何教育我们发扬财富,但有许多事实和经验让人启迪。
穆里耶兹家族的成功告诉我们:家门口的市场(Home
market)是他们的根。虽然他们拥有欧洲最大的平价购物中心,在法国拥有巨大家业,但他们的成功模型和洛克菲勒一样——早上班;晚下班;专注于本地事业。世界上90%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离开了祖国的根,转移资产于异国他乡,财富和事业将是无本之木。另外,这些家族远离公众视线。我们今天只知道世界500强,但我们真的还不熟悉许多像穆里耶兹这样很少在公众视线中出现的大公司、好企业,尤其是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
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和事业兴旺超过20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传承不是金钱,而是后代的才华、知识、信仰、经验和修养。如果把财富传给无能的“富二代”,这等于将金钱换成毒药,让他们闯祸或早亡。因为财富的天性基因是生产力要素的被经营性及流动性,优秀企业家积累财富的基本规律是把这种正向的生产力要素通过生产、服务和流通变成利润。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又由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及文化所孕育并决定,而这一切恰恰是人类根本无法传承、没法复制的所谓“事过境迁”。今天全球太多商学院,似乎告诉人们怎样复制更多成功的富豪,但你见过有哪一位世界500强的创始人和中国顶级企业家是由商学院培养出来的?
弗吉尼亚人和瑞士人的贫富差异告诉我们:财富和丰富的资源秉赋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富有。相反,资源贫乏的犹太人靠刻苦工作和长期奋斗反而成为人类最富有的人群之一。从这个意义来讲,最好的财富传承还是人的精神和能力,而不是物质。
在我看来,西方人善捐的行为除了宗教、信仰和德行以外,还有其他道理,那就是他们对子女只是有限责任。中国人对子女是传统上的无限责任。然而,事实却是具有讽刺性的。西方人对子女有限责任的文化反而培养出了许多有着无限希望的第二代、第三代,三代出贵族。而中国富贵家庭无限责任的传统却培养不出有限的未来栋梁。如果说中国大陆才改革开放30年,不足为例,那香港、台湾的富二代缺才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