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新世纪经济历程
访《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主编、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
2013-07-26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主编、北京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该中心现任主任的刘伟谈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这个报告我们做了10年,前年获得教育部资助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北大现在仅有的三本能连续出版超过五年的社科类图书之一。10年间,我们合作的国家统计局换了五任局长,还先后换了三个出版社。可以说,这组报告见证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发布10年,您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刘伟:2003年3月22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了“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这个中心的宗旨,正如其名,要通过政府部门与学术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在这方面,国家统计局尤其是国民经济核算司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有各自的优势。朱之鑫局长担任了中心第一任主任、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司许宪春司长担任中心的常务副主任。我当时在大会上说,我们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固然有我们自身的努力,但更要归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是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增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舞台来施展才能。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过去了。在这10年中,中国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经济总量由当时的世界第六位提高到第二位,而出口总量则为全球第一,重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在世界上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大国,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个中国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我们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分阶段、分领域、分重点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贡献了微薄的力量,没有辜负成立大会上各方面对我们的期望。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中心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发布一部当年的经济增长报告,今年已经是第十部。从2011年开始,本报告被教育部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资助项目,这既是对我们的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发布10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刘伟:2003年中心成立时,一方面,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的经济调整,中国经济仍然在经历通货紧缩,但另外一方面,经历了世纪之交深化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环境都有比较大的改善。但是,在2003年以后,情况有所不同,加速增长首先是从工业部门发生的,并且带动了投资的发展。从需求上看也有很大的改善,在国内突出表现为,居民住宅和家用轿车的需求激增,在国际上表现为,对外出口明显增加。也就是说,无论从消费、投资和出口来看,需求都开始旺盛。我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做出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判断。2004年初,发布了中心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年度报告,《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4——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阶段和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事实证明,我们当时对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判断是正确的。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经济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过去10年里,中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也遇到和面临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从2006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一直难题不断,旧的矛盾刚刚缓解,新的矛盾又产生了,这正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实现各种宏观目标和发展目标的难度也就更大。这是中国在现阶段更加需要在这一领域中开展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过去10年里我们中心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综合地体现在发表的10部年度报告上。

  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主要论述了哪些方面的经济问题?
  刘伟:今年的报告强调历史性机会,把握历史机遇,认识到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离现代化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近到这一代人有可能看见,但中间出现的困难,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尖锐复杂。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求对方式、道路进行讨论。要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要讨论中间的机会和困难。今年的报告对总量没有太多的分析,更多的是供给分析,包括产业结构、成本、分配。中国需求失衡根子在供给,总量需求出现疲软关键在结构。产能过剩已经从一般工业消费品转到工业投资品,甚至新兴产业比如风能都过剩了。没有创新,就没有结构升级的空间,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当然过剩。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消费疲软的核心,存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扭曲。
  人们纠结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以绝对速度说,如果统计是真实的、可比的,目前绝对水平不低,也在预期目标范围之内。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上半年能够实现7.6%的增长,不容易,不应该有那么多恐慌。恐慌来自三个问题:第一,低速度要带来收获——在调整过程中淘汰一批低效率企业和落后产能。可怕的是,现在速度下来了,结构调整没有达到目标,结果不敢提速,担心一刺激把产能过剩的行业弄活了。第二,不太敢刺激需求,因为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刺激需求,就要注钱,但不敢。大量的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中炒作。增发货币,带来的问题可能会更大。第三,中央政府从宏观调控上主张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而地方政府大多希望保证增长,这其中不仅是经济学问题,也存在各方的利益博弈。
  我们特别不会预测,所以只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点小小的分析。估计今年的经济增速,不会低于去年,可能会比去年略有提高,在7.5%到8%。如果净出口不是负贡献,内需弄不好能到8%。政策不太可能改变,只能稳中求进,这也就意味着“积极+稳健”的基调不会改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如何科学看待中国经济增长态势 2013-07-25
· 静止社会与经济增长 2013-07-25
· 由经济增长“下限”看下半年政策思路 2013-07-25
· 南非央行警告多种因素威胁经济增长 2013-07-24
· G20财金会议明确经济增长优先 2013-07-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