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瑞环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今年三月,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重要著作《看法与说法》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这是自2005年以来,李瑞环同志继《学哲学 用哲学》、《辩证法随谈》、《务实求理》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李瑞环长期以来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看法和说法。
作者开宗明义指出,看法是头脑改造过的认识、观点、主张,说法是看法的表达。“不断地追求反映事物本质的看法,对于训练思维能力、提高理论水平、搞好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该书体现了作者一贯提倡的通俗、简洁、鲜明、生动和富有个性的文风。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自己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他认为,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1994年,他在瑞典瑞中贸易理事会的演讲中就改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改革是动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根本途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发展是目标。长期蒙受贫穷落后之苦的全体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发展经济。近些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按人口平均在世界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过高地估计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每年新增加的人口即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不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当然,我们也反对脱离实际的高速度,我们主张经济的发展既要快速又要持续、健康。稳定是前提。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稳定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各项事业都难以进行。因此,我们提出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十分注意把握好人民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以便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动缩小到最低限度。总之,不深化改革,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重视发展,就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保持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当然,没有改革和发展,也难以实现和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是我们研究处理中国问题始终重视的一大原则。
对于改革的难度,以及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李瑞环也有着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在他看来,改革愈是深入,两难的问题、始料不及的问题也愈是增多。但终其一点改革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他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诞生、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的问题。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我们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悉心体察群众的情绪,把握好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必须慎重地把握改革的时机和力度,统揽全局,审时度势,见微知著,力争改革在比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顺利进行。
最近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悉心体察群众的情绪,把握好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努力使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