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相》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华为的专著隆重登场,我并没有认真翻阅。一则是本人的不成熟,对华为企业的认识及它在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即便先于读者看到样稿,也没仔细看完。其二,国内财经书的不成熟,大多数都粗糙随意让我望而止步。
9年后,《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只有一个华为》等专著隆重登场,程东升因为《华为真相》而成就最知名财经记者之名等等因素,让我重拾《华为真相》。
此前认为任正非及华为的低调,是其性格使然,气魄使然,甚至认为是其坚守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经营理念,甚至暗暗思考,任正非天生具备国际管理大师所称的第五级经理人的素质。
《华为真相》颠覆了这个感觉,带来最直接的感受是:任正非和华为高调不起来,无法高调。
民营企业需要成长、发展壮大,本就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用冯仑的话说需要装孙子,而华为发展之初的业务性质决定其更需装孙子的姿态,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股权不清晰,初期管理太粗放等因素,与地方国有单位的合作难以让人一目了然,早期的经营方式不少都处灰色地带,这些迫使华为不能高调。
华为高调定需“自我漂白”。
总体感觉,《华为真相》观点鲜明,写作独立性一目了然,一手资料众多,难怪乎《华为真相》一上市即引起较大轰动。但文本可读性不是太强,系统性不够,观点有显武断和稚嫩,另外,摘选任正非演讲的篇幅过大。
但仅就独立性、观点鲜明这两点,至今大部分本土财经书都难以做到。有些故事性强的作品没有观点,观点鲜明的却很缺一手资料,故事画面感差。
发展掩盖问题,高速发展掩盖更多问题,变化中的中国企业犹如变化的中国社会。这样想来,媒体对华为还是太客气了。
网络研究知名人士,前雅虎中国的高管曾说到,阿里巴巴何以一片叫好,马云何以光照四射,其市场费用高于同类公司许多,这是众人未必注意到的小细节之一。也有人士说,华为公关做得好,大概这也是媒体对华为太客气的因素之一吧。
如果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华为真相》更难能可贵了。
批判一个公司很容易,质疑一个人也很容易,做出些大事情更要顶着这些压力。我想,华为高层曾用“欲哭无泪”总结20年来的风雨,这就是成事之难的写照。但没有人可以完全抹去过去,只不过看怎么平衡,怎么通过舆论,通过发展壮大,通过回馈社会,通过注入更多清澈水源,来冲淡早期黑色墨迹罢了。
我在有意识系统地梳理商业发展脉络,构建“中国世纪的可能”相关章节时,很自然地把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看作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华为是高科技中国公司的代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代表,但你很难还原它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华为真相》也只还原了很微小的一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已经足够让能遐想联翩了,也便有了“华为若要高调,需要自我澄清的地方太多”之类的感想。
这也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虽然联想集团被指责为只有中国制造而没有“智”造,但它的故事,它的经验传播得更广这样的矛盾现象。更加透明,已经没有多少“历史问题”是重要因素。
中国式管理肯定不是毛泽东式的军事思想,也不是形式上打破一切管理常规,让众多员工惴惴不安,让初创元老安全感极差之类的管理。销售额、市场规模方面的巨速成长可成就世界级的中国企业,我认为,管理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发展趋势应该是一致的:透明、人性、民主,这也应该是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主基调。犹如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开拓进取,更需要的是基础规则、基本规则。
华为是了不起的公司,唯一让巨头思科胆寒的公司。但我想,成就华为的中国做法哪天能在世界发达国家大行其事,“中国世纪”就是现实了。
唯一可能的方式,我想只有华为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