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杰夫·马德里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罗斯福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库柏联合学院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杰夫·马德里克,从金融这个特殊的视角,对过去40年美国的金融创新与监管做了系统梳理,试图回答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自由市场的尺度在哪里?政府监管的尺度在哪里?一条通往繁荣的道路在哪里?
美国走过的路,中国可能正在经历或者即将以类似的形式经历。花旗银行总裁里斯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卡特等,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冲基金先驱索罗斯等博弈当事人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带给我们诸多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创新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将注意力从面向大公司、大投资者转向老百姓;二是从单一银行制发展到分支行网络式的银行制;三是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分业经营发展到混业经营;四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全球的金融自由化和证券化;五是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产品、新的交易方式、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组织机构不断派生……马德里克在《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中直言“金融的胜利”。
马德里克认为,花旗银行总裁里斯顿乐此不疲地挑战联邦政府对金融业的管束;弗里德曼从意识形态上将群众引向与政府对立;尼克松不仅为惩罚性滞胀创造了条件,还为一个不受联邦政府监管的贪婪年代打下了基础……2008年的崩溃不是系统性失败,而是一小撮人无节制的贪婪所致,也是40年来华尔街登上权力之巅,而政府的力量被削弱所致。如今,这一小撮人仍然大权在握,贪婪的时代还在继续。
虽然美国长期以来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与信念,但美国深知金融在一个大国经济崛起与衰退中的力量,金融业是受政府管制最严厉的行业之一,金融管制和市场变动是美国金融创新背景的主色调。从《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的不断修订、《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通过,到奥巴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美国金融监管一直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金融创新与监管是在赛跑,金融管制是促使美国金融业不断创新的一个动力,各项创新活动又不断地促使政府对监管内容和方式作出调整。
政府与市场的博弈,看似市场取得了胜利,因为“自由市场之美”导致的博弈是以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模型作为分析工具的,政府与市场在博弈过程中采取某种博弈决策的依据,完全来自对当期博弈的了解以及过往的博弈经验,而不是对信息的完全对称占有。由于政府的主体只有一个,而市场的主体却非常多,政府在呵护创新中无法完全掌控金融变化形势,局外人比局内人拥有的权力更大。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强调加速市场化进程、减少政府管制的主张,在美国被称为“保守派”。充分吸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有一点是至关重要,那就是立法和监管必须有“赛跑”意识,金融创新应去寻找法律的漏洞和空白地带,彼此坚守底线,从而实现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