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基金长青之道
读范勇宏《基金长青》
2013-04-15   作者:段文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一部中国基金成长史

  在《基金长青》一书中,作者一方面把中国基金业放在全球金融格局变化与中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大背景下,从宏观视角讲述中国基金业的成长史。以海外发达市场经验为参照系,审视与思索行业发展的未来之路,求解基金长青之道。一方面又以局内人和亲历者的身份,去记录15年岁月中的人与事。这使得本书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烈的历史穿透感。

  全书对包括世界金融危机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独特体悟,无疑给读者提供了从宏观高处反观历史事件的契机。但作为普通读者,最让人讶异的还是范勇宏对市场投资人投资行为的劝诫。范勇宏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却始终不失民众情怀,书中屡屡为多数投资者在市场起落中不断追涨杀跌而扼腕,“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们要恐慌,别人恐慌时我们要贪婪。恰恰相反,我们的投资者在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在别人恐慌时更恐慌!”范勇宏率领的华夏基金在市场6000点时,不仅关闭了华夏基金的申购大门,而且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市场风险突聚。在中小板市盈率超百倍的时候,也是如此。范勇宏说,最最不愿看到大家在非常高的高点蜂拥抢入、在非常低的低点悲怆割肉。对多数投资者来说高山仰止的范勇宏,始终保持这样的布衣情怀,相信读者会认同这是此书最让人触动的地方之一。

  作为历史记录,书中关于王亚伟的部分想必会吸引很多读者的眼球,作者以一整章的篇幅呈现其成长与成功之路。毫无疑问,范勇宏是最有资格还原六年十倍回报这一公募基金“神话”,告诉你一个真实王亚伟的人。书中还回顾了一些少为人知的行业秘密,如2007年货币基金泡沫破裂,这次危机曾导致多家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填补亏损,金额高达数亿元,其中前因后果,虽然很多人略知一二,但本书的记叙与分析显然是更为详尽深入、值得细读的。对于华夏基金历史上败走麦城的往事,书中也并不讳言,如受挫社保基金、通海高科中止上市导致旗下基金所申购股票遭遇冻结,或许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正是范勇宏带领下的华夏基金,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的原因之一。

  此外,本书在基金投资方面也颇费笔墨,探讨了经济、股票市场转型下的投资机会,阐述了“转型无牛市”的观点,进而提出“基金经理原有的一些投资理念、投资方法只是局部真理,在已经变化了的市场中不能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也需要转型,顺应市场、与时俱进成为必然”。对于如何寻找成长股、如何成为优秀基金经理这一课题,也同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纵观全书,内容纷繁博大,与基金相关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行业本身、投资方法与理念,还是从业者自身的成长,读者尽可各自采撷,定会受益良多。

  破解公司治理难题

  不仅仅记录历史,《基金长青》超越史料的钩沉,对行业发展给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可以说,对基金长青之道的思索,是本书非常有价值的部分。

  《基金长青:做受人尊敬的基金管理人》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也是全书的落脚点。在回顾了中美十大基金公司的沉浮之路后,范勇宏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基金公司基业长青的因素。其中,保持经营独立性、建立以“人”为核心而非以“股本”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等见解,对中国基金业而言最具针对性。

  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股东与持有人、股东与基金管理层、股东与基金公司的利益关系。持有人利益为先,还是股东利益、公司利益为先,直接而极大影响了基金公司的经营行为和投资行为。

  以牺牲持有人利益为代价片面追求规模最大化,中国基金业的许多痼疾很大程度上就根源于此。一位基金公司老总坦言,“如果公司是我的,我不会为了冲规模给银行高额尾佣或者去找帮忙资金”。持有人的信任是基金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础,损害持有人利益的基金公司迟早会为此付出代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具体到基金公司高管来说,也许要首先考虑自己任期的业绩,未来的代价可能是别人的,眼前的利益却是自己的,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来自股东的考核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生过股权高价转让的基金公司来说,这种压力更是显而易见。

  基金公司管理的巨额资产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资源,也被不少股东视为肥肉,这让一些基金公司成为不同股东甚至同一股东内部不同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战场。股东干预基金公司日常运作,甚至直接插手基金公司投资活动,也时有发生。

  因此,本书所强调的“始终保持经营独立性”绝非无的放矢。作者明确地给出了自己的判断,“美国基金业的实践证明,股权相对分散、充分保持独立性的基金公司治理模式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是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15年的基金发展历程也证明,股权相对分散、经营保持相对独立的基金公司发展得较好,一股独大的基金公司发展得相对缓慢。有些基金公司因管理层频繁变动,业绩、规模始终没有起色。基金公司只有保持经营的独立性才能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迎接以人本为核心的时代

  有效的基金公司治理模式该如何构建?范勇宏认为,应当告别以股本为核心的时代,迎接以人本为核心的时代。

  基金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现在基金行业的普遍现象,是缺乏一条能把核心人才与公司的命运牢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对范勇宏来说,以人为本恰是应对之道。这一思想多年来一以贯之,2010年他撰文提出,“改革落后的基金制度,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新基金制度迫在眉睫。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基金管理公司必将是中国资产管理业的希望和未来。”2013年2月,证监会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依法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他又评论道,“公募基金、银行、信托、券商、保险、私募等悉数参与其中,将加速改变资产管理业的竞争格局。牌照垄断价值将降低,基金公司依靠牌照过好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力资本价值将得到显著提高,以股本为核心的时代结束了,以人本为核心的时代到来了。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业,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力资本是行业最重要的资产。”

  具体而言,基金合伙人制度被范勇宏看作是“最符合基金人性特征的制度安排,是基金公司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乃至基金长青的根本”,“基金公司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人才,但人才又是流动的,基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合伙制度的必要性。以股权为纽带,最大程度保持人才的稳定性。”而对公司制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尽管没有实行合伙人制度,但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员工增加对公司事务的参与权,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范勇宏的逻辑是清晰的,有了以股权为纽带的长效激励机制,才能建设一个稳定的专业团队,才能不断加强基金公司自身的投资研究能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以出色的业绩赢得持有人的信赖。而合伙人制度或员工持股,也将去除或削弱外部股东的影响,建立一个有利于基金公司独立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基金公司才能形成有效的长期战略,把公司、员工与持有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以持有人利益为先。

  毫无疑问,公募基金的放开、私募鲶鱼效应的冲击、财富管理行业的融合,为根本性的行业变革提供了契机。从以股本为核心转向以人本为核心,这一进程或许将不可逆转。

  但是对于变革的复杂性,我们仍有理由保持一份谨慎。毕竟,基金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单兵突进仍然受制于中国的大环境。

  必须关注的是,有形的门槛在拆除,但无形的门槛是否依旧存在。正如很多民企所遭遇的,在所谓放开的领域里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玻璃门。

  对于很多基金公司来说,“拼爹时代”仍然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成长究竟是来自于资源优势还是来自于人的创新精神与专业能力,如何合理地为人力资本定价,这种定价能否得到各方认同,都仍然存在疑问。

  因此,在笔者看来,私募能否成功进入公募基金的传统领地,将是检验变革成色的第一块试金石;而原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机制创新,则是检验变革成色的第二块试金石。

  旧的藩篱打破了,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15年,将是多种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架构并存、碰撞与竞合的15年。公募基金、银行、信托、券商、保险、私募的共同参与,将使得基金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投资策略或营销策略之争,更将是组织制度与管理方式之争。这也使得基金业未来的15年,必将是更值得期待的15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经安中学:学生在明亮的教室读书 2013-03-19
· 外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2012-12-11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2012-11-23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11-22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