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改革的生动样本
新书《改革方法论》读后
2013-03-22   作者:叶雷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赵义 何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化的中国现代农业改革的方向已明,但顶层究竟该如何设计?具体的改革之路该摸着怎样的石头过河?最新出版的《改革方法论:海南农垦改革风云录》一书,详述了海南农垦如何穿越沼泽走向产业化成功的历程,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海南农垦,这个诞生于1952年1月、承担着“对内保障”的特殊历史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曾经是中国第三大垦区,土地面积1282万亩,占海南省面积的1/4,人口105万人,占全省的1/8。在完成了其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封锁和橡胶禁运”的历史使命后,虽然继续有着中央和海南省的共同关心,但它还是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被人们淡忘,又在人们的淡忘中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变革。从2007年到现在,短短五年多时间,已发展成拥有一家上市公司,以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兼具教育、卫生、公安、民政等社会职能的特大型企业群体。
  海南农垦,在改革之前确实很纠结,在体制上,是“部省共管”,农业部管生产,海南管人事,结果造成了“海南管不了,中央管不到”,成了“独立王国”;在运行上,又是“四不像”,“像企业还要办社会,像政府还要纳税,像军队又没有经费,像农民又有工会。”对此,国务院海南农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曾说:“政府办企业,是为企业戴上手铐;企业办社会,又为企业戴上脚镣”。
  海南农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现任山西省副省长、曾任海南农垦总局局长、党委书记的王一新。这位出自中海油的企业家,借鉴工业化的理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政企分开、社企分开,全面推行橡胶园家庭长期承包制度;剥离橡胶核心资产组成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公司上市,实现了由资源生产型企业向资源控制型企业的转变;立足资源专业化分类和专业化分工,组建多家专业化公司,多元化投资,实现海南农垦经济多元化增长;推行农场属地化管理,“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
  回良玉曾说:“海南农垦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仅是全国农垦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海南省的事情,它是全国农村改革的一件大事情。”海南农垦的改革现在还只能说迎来了新生,还难言卓越,王一新就说,还有五个突出的问题令人“苦恼”:一是如何培养和塑造海南农垦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如何破解海南农垦人才的困局;三是关于农垦改革的节奏、速度的问题;四是如何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认识海南农垦的资源,如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运作海南农垦的资源;五是海南农垦如何进一步走出封闭状态,实现“三融入”的问题。
  就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改革方法论:海南农垦改革风云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的一样,如果把“海垦新生”放在中国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既是延续30多年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改革走向未来的一种新尝试。海南农垦决策人在改革实践过程中所探索的方法论和路径,可以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内为人们提供新的战略思考。他将海南农垦改革的方法论和路径,从改革的启动、改革的推进、成果的巩固三个方面总结了九点改革经验:
  改革启动期的三个“老法宝”:其一,决策者在改革启动之前,进行的第一项工作是落实民生工程,解决用水、用电、道路及住房等滞拖多年的遗留问题;其二,在启动时期的改革项目设计中,海南农垦决策者的做法是“做加法,做增量,不做减法”;其三,对干部队伍,从解放思想入手,通过分阶段、有步骤的培训,逐渐形成改革的共识。改革推进期的三个“快字诀”:其一,借力大环境,全力快速穿越“沼泽地”;其二,“方向是刚的,方法是柔的”;其三,诱导式前行与“快刀斩”。确保改革成功的三个“辩证法”:其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法;其二,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的辩证法;其三,决策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辩证法。
  实行农业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历史性难题,有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推动工农互动、城乡互促,所以很多地方的探索已经很久了。但是,一些先行先试的地方,却带头走入了误区,或者以产业化为名强行收回或者流转农民的承包地,激化了社会矛盾;或者盲目讲场面,图虚名,一哄而上纷纷搞“万亩果”、“万亩藕”、“万亩茶”、“万亩鱼”等工程,甚至不停折腾,劳民伤财;或者重行政干预轻市场建设,号召鼓励农民大肆“产业化”种植,销售的时候却没有了办法,只能睁眼看着烂在田里,变成了“惨业化”。
  改革之路就像大海航行,表面有风有浪,下面有涌有流。《改革方法论:海南农垦改革风云录》一书,通过第一手资料,勾勒出海南农垦由一个“危机四伏、濒临绝境”的“小社会”,脱胎换骨,成为一家现代农垦集团的波澜壮阔的整个改革历程,将改革者的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剖析和呈现,为我们研究我国现代农业改革刻画了一个生动的样本,特别是其“工业化改造”的思路,垂直一体化、合同一体化、家庭农场一体化等多种模式,还有“机遇胜于能力,节奏优于速度,利益先于分歧”、“改革是红利,发展是硬道理,民生是落脚点”的告诫,都为我国下一步的农业产业化改革提示了某种参考路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经安中学:学生在明亮的教室读书 2013-03-19
· 外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2012-12-11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2012-11-23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11-22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