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危机中的中国思考》(上卷)中,夏斌更多的是讲述了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它对中国经济的显性和隐性影响,那么,下卷中,他的观点集中在了金融改革这一关涉民生的焦点问题上,并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路径展开的详细论证,深刻阐述了金融改革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之所在,以及刻不容缓的必要性。基于对金融改革的全面剖析,夏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既持有相当乐观的态度,也不乏忧心忡忡的国士之思。这些都建立在作者对金融业及金融改革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能动性考量上。
在夏斌看来,金融改革已到了内外催逼的地步。当前,在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几乎要陷入“失落的十年”之际,我国出口深受冲击,中国发展应该转移到依靠内需,亦即提高居民消费率上。对此,夏斌的态度非常坚决,在对房地产市场的建议中可见一斑。夏斌认为短期内,征收累进高额的交易所得税,对压制投机来说显然更为妥当。而今后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我们要向德国和新加坡学习,引导并坚持以消费品为主导。长远来看,“内需主导”是一个大经济体的必然选择。在夏斌看来,现在,结构调整到了需更进一步实质实施阶段的时候了。
夏斌认为,金融是第二性的,经济才是第一性,“不要过高估计金融政策这一单一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作用。”实际上,作者随后谈到,当前治国主要应抓三件事:第一,严惩党的腐败,让百姓拥护,巩固执政基础;第二,把已做大的GDP蛋糕向穷人倾斜切一块,在稳定民心的同时,提高消费;第三,只争朝夕抓改革,只有真正加快改革,才是解决各种长期问题的唯一出路。这是决定中国未来何处去的关键之舵。
显然,无论中国是否已准备好,围绕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问题必须着手解决。夏斌认为,首当其冲是解决GDP增长问题和系统性风险问题,而改革财税制度将成为第一个突破口。除此之外,在土地、结构、城镇化、资源价格、金融、创新及国企改革等七个领域,都需进入具体行动阶段,这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所依赖的土壤。
在“顶层设计”一文中,夏斌分别就这八个领域提出了具体建议。夏斌认为,无论是美国的金融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坏的一面在于对我们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冲击,但也要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即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必须冷静思考、沉着应战。中国金融是有着成功的经验的,但未来金融向何处去,根据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关系,改革将直接决定中国未来向何处去。
本书中,夏斌就国内的金融体系改革、结构调整、房市调控等展开了叙述,并对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给予了清晰指向。当前金融领域内的各种结构失衡,根源是金融管制及竞争不充分。多头管理,市场分割,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发展与效率。打破金融非市场化的现状,尽管非常艰难,但非破不可。在这里,夏斌强调,金融改革的总体战略方向,是国内金融的充分市场化和涉外金融的有限全球化,并最终融入国际主流的金融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中去。
在后记中,夏斌给出了渐进改革的整体思路框架,提出“非一致性”、“纠错性”和“收敛性”等概念和观点,相信对中国下一步改革能起到深刻的启示,并对该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更多有助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