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的艰巨任务。经过30年高速增长,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国经济中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急需解决。特别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之后,要避免步拉美后尘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
2012年,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向世界发出清晰的转型信号。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转型的战争已经打响,在这场转型攻坚战中,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转型助推器的角色,是全社会特别是资本市场监管者和参与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一书,汇集了14位重量级的官员、专家、学者的专题演讲,是他们对中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问题前瞻思考的成果。
在该书的序言中,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从多个维度分析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篇序言用“不改善金融结构,中国经济将没有出路”作标题,强调了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业体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结构性矛盾就是储蓄、投资和消费结构偏离常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经济产出结构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素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如郭树清在书中分析“两多两难问题”(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时指出的那样,这种悖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金融体系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滞后。
不仅经济失衡,我国金融体系自身也存在失衡:一是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融资体系高度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二是资本市场内部也存在结构失衡,债券市场严重滞后;三是面向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存在结构失衡。所以,不论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还是完善社会保障,都需要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
不仅如此,资本市场还有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内部风险,降低系统性危机发生的频率,减轻其不良后果。美国本来是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中心,欧洲只是受到波及,但在3年后,美国经济的恢复却比欧洲要快得多。郭树清认为,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同,是解释两者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还引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的一项研究来说明这个问题。对历史上84次危机后17个经济体的恢复情况的综合研究显示,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以直接金融为主导的经济体,复苏速度和质量远高于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以银行为主导的经济体。这些研究成果,有力说明了直接金融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较优势。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等诸多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工作部署。在该书中,郭主席对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满信心,“中国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的资本市场”。众所周知,郭树清两年前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的资本市场新政,这些新政思路清晰,步骤稳妥。我们相信,这一系列新政都是为了最终建成世界一流资本市场这一远大目标的具体行动。
在该书中,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对资本市场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阐述,让普通读者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监管层的资本市场发展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则重点对中国衍生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机遇进行了解剖,勾勒了中国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则把金融市场放在全球经济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阐述,生动地揭示了金融市场在促进科技和产业对接融合中的作用。他形象地把今天的中国经济形势概括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预防通胀,一个是促进转型。应对这种高难度的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步伐,而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可以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和突破口。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一书主要内容由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12年资本市场实务系列讲座的演讲稿构成。该讲座除证监会官员外,还邀请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PE机构、外资银行等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他们都是处于资本市场前沿的高端人物,演讲整体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此书的出版,为关心资本市场的年轻学子和金融从业人员开启了一个了解高端前沿思想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