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潘石屹
2013-02-20   作者: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
【字号
    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好,平淡、直白且硬邦邦,生怕是连篇累牍的说教和绝对正确的理念。价值观那么虚的东西,稍不留神就会写得大而无当言辞浮夸。尤其是在上一本《我用一生去寻找》里面,潘石屹谈论的很多话题就是偏形而上的,让人觉得有点虚。这让读者们不得不捏了一把汗。
    没想到我竟然一下子就看进去了,书中的潘石屹更像一个讲故事的“西北老农”,他语言平实,没有虚华的词藻修饰,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挨饿的饥荒岁月,被同学们批斗抹了一头一脸鼻涕口水的苦痛经历;他回忆自己想要走出去的念头是怎么萌生的,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火车的难忘记忆;他回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人,万通六君子所经历的那个“大时代”,他们是怎么在市场不成熟,连公司法都没有的大环境下坚持诚信,坚持理想的;他回忆他和张欣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一个西北农村出来的穷孩子和一个出生在北京接受国外教育的女孩子几经磨合的经验教训;他评说生命中重要的那几个人,例如任志强和王石,回忆他们是怎么不打不相识的,他们之间的异同是什么,还有他们的奇异友谊是如何保持的……
    一桩桩一件件,过去的时光浮现在我们眼前,这种讲述形式,倒是和莫言的领奖词《讲故事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这是他们那一代人所特有的共同经历,是深植在他们生命中的文化基因。他们的经历,现在看起来是如此的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潘石屹讲到,早年间他和冯仑王功权坐在保利大厦旁边的小摊子上吃饭,吃土豆丝和炒白菜,谈的动辄是上亿的大买卖,例如计划收购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哈尔滨的红博地下商城,可是吃完饭之后,还对两三块的土豆丝感到肉疼。潘石屹说,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穷学生,突然有了钱之后,反而没有钱的概念了,收购项目的花费还不如贵了几毛钱的土豆丝给他们的感觉更直接,更刺激。现实永远比电影更荒诞,也更超现实。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个项目的总经理,来自SOHO中国的销售团队,他接手的是一个烂尾楼,按常理来说,这样的项目都是以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可是他却把重点放在项目本身,装修的材料他全都选择环保的材料,供暖系统和供水系统都按着国内最高标准来,造价蹭蹭往上涨,想要低价出售完全不可能。结果开盘三个月,这个每平价格高出周边项目近1000元的项目,已经消化掉了60%。他说这些都是跟着潘总学的,要想达到自己和客户双赢的局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对理想之家的全部追求都放进去,就当要搬进去住的人是你自己,按这种思路打造的项目,客户又怎么会不买账?让客户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环保的好处,比空洞的谈环保更容易得到认可,也会刷新其他地产商的传统认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对他们来说,自己和社会显然还有诸多局限,这是时代的缺陷使然。可是他们相比起大多数批评他们,或者说拿他们开涮的人明显生活得更积极,也更有创见,他们是在活生生改变这个时代的人,就像《阿司匹林》里有句台词说:“可供选择的答案永远都这么少,而且这么不称心如意。我对自己说,这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命运。你只能在一个可遇的范围内,选择一条看起来还凑合的出路。”
    多年以后,冯仑张罗过万通六君子的重聚饭局,潘石屹提到,大家都很精神,穿着很干净,也都没发福,在饭局上还是没有统一的意见,为了一件事争论得不可开交。可是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他们还是保持了当年的理想主义色彩,他们还是有自己所要坚持和完善的东西。他们不虚浮、不轻信、不沉沦,他们有社会责任感,有朴素的人生理想和“善”的理念,这,也许就是潘石屹的价值观,也是那一代人的价值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外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2012-12-11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2012-11-23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11-22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