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科特勒再造的创新模型
2012-11-26   作者:郑渝川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者:(西)费西多·德里亚斯迪贝斯 (美)菲利普·科特勒
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企业、资本、政府、社会组织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都在谈论创新,涌现出研究创新、驱动创新、培养创新的好些专门行业,创新在学院内还成为了一门课程,以至于让“创新”这个话题变得很没有新意。问题是,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相关的政府、社会组织,仍然觉得很难驱动和驾驭创新,仍然难以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一句话,创新精神、创造力依旧稀缺。
    《赢在创新: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再造》一书由西班牙顶尖商学院艾萨德学院副教授费西多·德里亚斯迪贝斯和享有“现代营销学之父”美誉的菲利普·科特勒合著,最近被引进到中国内地出版。市面上可见的其他谈论商业创新的图书,所切入的分析论述角度与企业界的实践相同,即采用阶段-关卡方法,将创新切分为创意筛选、概念开发和测试、营销战略制定、商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测试和产业化等过程。这种做法(角度)有利于读者(企业家、商业问题研究者及普通读者)了解商业创新及相关商业模式,却很难应用到现实中去,原因在于各阶段(关卡)往往交错,并不按既定顺序逐次出现,呆板执行等于刻舟求剑。《赢在创新: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再造》更多的是从“角色”,即设计、驱动、完成创新的人或团队的角度来看待创新过程,“再造”现今已被庸俗化的商业创新。
    这本书开篇即指出了企业界创新能力缺失的几方面表现,包括误解创新(误认为创新就要不断地进行激进创新)、无人对创新负责、混淆创新和创造(企业并不缺乏创造性人才,缺乏是创新管理人才,以及管理创新和创造的职能体系)、缺乏框架和控制、缺乏协调、缺乏客户关注。反过来说,企业要具备创新能力,就需要建立起恰当的职能体系、成本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区分并驾驭创新和创造,让职能运转获得必要的控制、协调和客户关注——但这样的表述仍然不具备可操作性。
    费西多·德里亚斯迪贝斯和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创新过程的阶段或时期无法预先确定,只能是一组人员在发挥一套功能或扮演一组角色中进行互动的结果,因而无需呆板的遵循某一过程,而有必要根据商业创新实践的实际需要,以角色(人)为中心来重新设计创新模型。书中提出了A-F创新模型,由发起者(Activators)、搜索者(Browsers)、创造者(Creators)、发展者(Developers)、执行者(Executors)和推动者(Facilitators)等角色的相互作用形成创新过程。
    企业中总能发现创新“发起者”,但许多企业不能善待他(她)们。固然,创新“发起者”常常不懂得创新需要遵从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公司战略,不能过早或过晚切入某类创新,因而其创新设想往往获得是冷遇。然而,应当由企业方面提供激活创造力并给予必要范围限制的行动框架,而不是让“发起者”一方在思考及提出创新时限制自己的头脑。谷歌、3M等知名企业慷慨给予员工最多高达30%的工作时间,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之同时建立起与员工创新设想对接的行动框架,这才有了它们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研究者对这类案例的解读,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对后一方面有所忽略,是不全面的。
    所谓“搜索者”,是为“发起者”提出的雏形状态的想法、创意提供论证的角色,需要搜集资料来帮助、启发、激励创新。这不是简单的信息收集,而是将观念和想法纳入到商业趋势范畴内,进行技术和商业等多维度的预测检验。当下已是互联网时代,“搜索者”可以积极借助社会化媒体等互联网信息平台、人种学调查研究、地理定位三类工具,提高搜集和验证工作的实效。
    “创造者”要对整个创新过程提出想法,以让创新、创意概念变得更为具体清晰。《赢在创新: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再造》书中提出,在企业中可积极采用创造性思维的多种工作方式,促使更多“创造者”涌现出来。接下来,还有负责将想法变成具体实物、将创新创意与用户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的“发展者”(企业不仅需要设立这类角色而且应从制度、程序、资源上支持其更好的开展测试等工作);让创新产生实际和有效转变的角色“执行者”、确保创新过程有效实施的“促进者”,其作用即是让创新接受企业能力、可操作性、可担负财力等几个环节的检验。
    需要指出的是,A-F模型中的六个角色,并非按照流程、阶段而各顾各的开展工作,而是以创新提出和落实为目标,进行群体合作,形成新的协作准则,在资源、任务、时间等要素分配上都需体现出灵活性。《赢在创新: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再造》书中用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创新案例,佐证了这套模型的实用性。
    《赢在创新: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再造》这本书也提出,A-F模型中的六个角色都是由人(企业领导和各层次员工)来扮演的,就无法排除本来应该担负某个甚至同时兼作几方面角色的人,在创新过程中设置阻碍。简言之,企业上下均应经常的检讨主观认知、习惯等造成的创新障碍,这些障碍包括一般性恐惧、害怕犯错、害怕指责、最后期限和压力、过度的内部竞争、缺少方法和过程,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予以排除修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2012-11-23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11-22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07-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