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十八大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写入报告。当前随着中国经济逐季减速,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然而在《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2)》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看来,影响中国技术创新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耐心”。就这一话题,他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对待工业化的态度 《经济参考报》:在当前的背景下,您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工业化步入更需耐心的时代”的呼吁? 金碚: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他国家2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历史在中国被缩短为几十年的时间,可以称之为“压缩式工业化”。我们看到,“快鱼吃慢鱼”、“做大做强”和“规模扩张”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竞争方式和增长方式。在这种“跑马圈地”和追求“立竿见影”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急于求成,以大为傲,甚至是浮躁奢华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很快形成弥漫性社会现象和氛围。而当制造业生产能力极大增长使得市场更加趋向饱和时,再加之企业经营环境不够完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生产和技术创新,而是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跑政府部门争取“优惠政策”,进行“资本运作”,追求“公司上市”,以至“套现创富”,力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亿元、十亿元、百亿元、千亿元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以至“世界500强”的行列。如此注重立竿见影的业绩和迅速的规模膨胀,以及追求短期致富,必然导致削弱了扎实、专注、执著的实业精神。 纵观世界,决定各国工业化进程的有三个基本因素:要素禀赋条件、科学技术运用、观念文化特质。作为一个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首先发挥了工业化的第一个基本因素即要素禀赋条件,以丰富而低薪低社会保障的劳动力、广大而低价格的土地,以及较低的环境保护标准等,在改革开放的体制转化中获得了30多年巨大的工业发展成就。而当生产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模仿取得普遍成效,从而成为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经济大国后,科学技术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技术模仿的空间将越来越窄,技术创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当前,自主技术创新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成为推进中国工业化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工业化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世界各国都能完成由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工业化进程,但是,只有少数国家(或地区)能够成为工业强国(强地),其长久的决定因素就是不同国家(地区)所具有的不同的社会观念文化特质。也就是说,大体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之后,各国就将不再有共同的发展方向,而是“各有各志”,“各走各路”。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发展前景的多样性。 因此,中国未来的道路和前途,将越来越取决于我们对待工业化的态度:是否有耐心?是否脚踏实地?是否专注精致?是否有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 “血拼”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经济参考报》:您认为,当前中国工业在发展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金碚:中国工业发展的成功与不足是紧密相连的。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30多年来,中国工业几乎是以一种“血拼”式的方式来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企业的“血拼”表现,因为,这是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会被“开除球籍”的“最后的斗争”。在这场“中华民众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同强大竞争对手的生死存亡的全球较量中,中国工业在无情的全球竞争中站住了脚,挺起了腰,快速壮大,并且为国家积累了巨大财富,使自己的祖国成为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工业优势是中国可以同国际强权一比高下的唯一“法宝”。 但是,近几年来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各类要素价格在上升,环境保护的标准大幅提高;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增长将长期低迷。所以,这种“血拼”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国企业“血拼”的时间已经够长了,接下来必须走向文明竞争的阶段。而且,现在我们也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有能力实现制造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中国需要更多致力于坚守实业的制造业企业 《经济参考报》:在您看来,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转型升级? 金碚: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提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没形成现代制造文明的基础,现在还只是做到了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低成本,而且还在以高消耗、低附加价值为代价。而现代工业文明的根基在于精细的分工和精致的制造,要实现低消耗和清洁化。纵观200多年来的世界工业化,现在只有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北欧等少数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化强国。因为只有这些国家经过长期积淀才真正形成了一种深厚的现代制造文明,而且即使在制造业的全球化和产业国际转移中,也可以让这种文明素质根留于本国。 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只是一个商业文明进程的初期表现。因为工业化比商业化更需要“耐心”,更需要精致性和脚踏实地。商业化所产生的其他方面巨大的利益诱惑,往往使一些制造业企业急于走上“去制造业”的方向,例如进入转手贸易、金融或房地产领域,以最快的速度致富。企业在商业化过程中希望“赚快钱”,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个国家要成为真正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必须有更多致力于坚守实业的制造业企业,而这需要有企业家精神和事业理念的支撑。如果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不断在实业发展中取得成功业绩,中国就能够逐渐形成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心理和实业基础,积淀下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实业精髓,从而支撑中国成为真正强大的现代工业化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