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立波
陈少峰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
当前,在探讨企业管理问题时,研究者往往很难跳出一个隐形的前提——那就是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管理问题,习惯于经济思维的定式。事实上,企业管理的文化基础、人力资源的开发方法、商业中的逻辑、企业伦理与企业美学、“二次创业”等核心问题都不是经济学能够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悖论和两难问题也不是单纯管理学所能回答的本质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自主变革能力和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对当前困扰企业管理者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企业管理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其发展大体经历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主要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新中道的企业管理哲学》是作者总结多年来企业管理哲学思考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作者在对国内外企业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哲学、伦理学、文化产业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将传统论辩与现代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哲学的视角、用哲学的方法来诊断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企业家系统地反思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及其原理。
运用“新中道”的哲学方法,对困扰企业管理者颇多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无疑是该书的最大亮点。在该书中,“新中道”绝不是停留于玄学式的清谈,而是特别注重用结构细分的方法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此,作者把“新中道”定义为“一种基于结构化和本质还原方法的改善主义”的哲学。新中道的理念和方法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在“无过无不及”基础上的、对不同性质的事物的均衡和反对走极端的“反向的平衡”;二是提出“结构化”与“本质还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解结构和建立新的结构来提高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改善主义”,在认清性质之后不断完善和改进做事的方法。结构化和本质还原,不是为了分解事物,而是为了改进结构和完善局部的质量,着眼于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哲学方法。
“新中道”突破了在狭隘视野内打转的僵化模式,不再只是停留于经济管理技术层面的探讨,它触及了企业管理模式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相信它必将对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起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