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下午,工作人员在新首图一层采编区内对购进的各种新书进行信息采集和分类,为接下来的上架工作做准备。孙戉摄 |
厚厚一摞书,从小小的图书运输车上被举起,放在崭新的书架上,排列整齐,再举起一摞,再放下,没重复几次,汗水就湿透了衣背。这样单调的动作,在首都图书馆二期新馆内,被很多人重复着。即将对外开放的首图二期,眼下正处于紧张地搬家阶段。虽然新旧两馆在同一个院子里,相隔不过二三十步之遥,但首图要完成的,是一个物理搬家与软性服务全面提升的大变化。
走进新馆4层,发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整整一层就是一个超大阅览室。几百个书架,整整齐齐排列着。10多个工作人员,正在把刚刚从老馆内运来的图书上架。“全部排满后,仅仅这一层就将有10万多册图书。”工作人员介绍,而整个新馆,将容纳40余万册图书供读者借阅。
“如果只是物理搬家,还容易些,更重要的是,所有文献的数据都要提前变更。”新馆9层,是首图北京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所在地,该中心主任李诚经历过首都图书馆历史上的两次大搬家。2001年2月,从国子监的老馆搬到如今东三环华威桥边的馆址时,他就全权负责地方文献中心的搬家。“当时电子化数据很少,基本上就是把原书架上的书直接打捆装箱,到新馆后重新上架。”李诚说,但如今,这种简单的搬家方法已经不行了。
因为,每一本图书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就像身份证,不仅记录了图书基本信息,还标明了它存放在哪个楼、哪一层、哪间阅览室的哪排书架上。要把图书搬家,首先得把每一本图书的数据都改成新的。40多万册书,每本书都要更改一次,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未来几年,新馆内的图书还将增加至60万册。
伴随着新馆初具模样,一些崭新的服务也在加紧酝酿着。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的服务方式,是读者将获得的最新鲜体验。新馆将被WIFI网络覆盖,方便读者使用无线设备。新馆开放后,每一层阅览室只需设置一个自助式借还机。读者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只需要在机器上刷一下自己的读者证,再把所有要借的书摞在一起往自助借还机上一放,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这一次借了几本书、都是什么书,点击确认,就算办完了手续,总共用不了一分钟。
新馆还将为市民提供更广阔的服务空间。在新馆2层的市民学习中心,读者可以利用“移动图书馆”内的平板电脑等设备,使用图书馆的电子文献,在“休闲中心”优雅的环境中体会阅读的美好感觉。而这些服务,无需办理读者证就可以享受。“无证也可阅览,有证方能借书”是图书馆向所有读者敞开怀抱的保证。
用世界城市建设的理念来创新服务,也将是新馆的特点。新馆将设置一条“世界走廊”,利用声光电技术展示世界各国文化。“世界讲坛”还将邀请世界各大都市的图书馆馆长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