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点启动经济转型
2012-08-06   作者:郑渝川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者:(德)格琳德·辛恩 汉斯·维尔纳·辛恩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二十多年前的苏东剧变,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对政治制度转型以及地缘政治变局的思考;原苏东集团国家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完成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却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和讨论(俄罗斯是个例外,该国进入普京时代后国力复苏,继而重新引发外界的关注)。但一种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必然与这种体制的经济治理成效及经济制度运转的作用相关;如果忽略后者,讨论政治制度的成败得失的人,便很可能被政治英雄决定论、偶然事件决定论两种极化观点所左右。
  毫无疑问,原苏东集团国家经济上的转型,必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样的转型不是经济制度设计者预设的改革,而是政局突变带来的、被动的、又必须完成的转变,具有极大的突然性。而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计划经济,向相对分权的民主体制下的(准)市场经济转型,并无成熟理论的指导,此前也找不到成型的实践经验。
  原东德(民主德国)的经济转型,在苏东集团国家中堪称难上加难。一方面,这样一个经济体的转型,是融入、被吸纳进入另一个经济体的过程,需要在体制转变的同时进行同化,这本身就意味着极高的政治代价。另一方面,此前的几十年内,东德是苏东集团中经济实力较强、科技和经济相对发达、人才资源较为丰富的经济体,吸纳其的原西德(联邦德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很强,反而让融入、吸纳变得更为困难,因为需要为此付出较高的融合转化代价。事实也证明统一后的德国为原东德地区承担了高昂成本。
  但原东德的转型、统一后的德国实施的融合同化,都取得了远胜于其他原苏东集团国家的成功,继续保持了德国的高度制造业优势和欧洲大陆金融中心地位,从而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化。在由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此后曝出的欧债危机面前,德国都显得相当从容,反证出其经济体系的健康水平。
  由两名德国学者合著并于1991年(东德经济转型启动后的第三年)出版的《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在东德转型后第一时间对其实践路径进行了记录与分析。书中对原苏东经济模式进行了必要而深刻的反思,也审视检讨了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进政策(有部分内容被德国政府采纳)。
  东德被吸纳整合进入西德主导的统一德国,从经济上而言具有某种必然性。在二战战前,从整个德国来看,东德地区的制造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但经历了战后几十年的分隔,原先的领头羊变成了落伍者(东德仅仅是在原苏东集团国家内继续保持相对领先)。造成东西德繁荣鸿沟、东德人民压倒性多数倾向于投靠西德体制的主要原因,不能解释为缺乏自然资源、文化背景、知识分子短缺、政府领导人腐败等原因,而是东德战后几十年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经济体系——当体制稍稍松动,东德人民借助电视看到他们的西德亲戚们富裕的生活水平之后,必然滋生出失落、不满乃至怨恨。如前述,这种情况下,东德体制的合法性就遭到了根本的挑战,其体制的捍卫者还在不断地、徒劳地重复计划经济体制在物质商品生产上具有优越性的谎言。柏林墙也挡不住外逃的东德人。
  实现德国统一,当然是西德和东德双方多数人的愿望,但两个在二战后被强行分隔来的政治经济体走向融合时,却并不那么愉快。《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这本书之所以取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书名,就是因为东德实际上是在一夜之间被抛入国际首次航竞争的冰海,而他们并未从西德那里获得预期那样多的援助支持,后者反而在恢复私有化、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将原属东德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还给所谓的“原来的主人”,并未顾及这些企业和资产经几十年演变被增加过投资、也关系到原东德地区大批民众的就业等切实利益。令人惊愕的是,东德地区的民众对统一后首先迎来的这项粗暴掠夺,并不关注,更谈不上表达异议,《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书中就此给出的解释是,原东德那些长期名为国家所有的企业和其他资产,实际上权属和权益根本与民众无关,民众根本没有从中获得收益,进而无从形成一个个人权利主体在资产归属观念上的清晰认识。而从经济运行效率的角度看,这项政策也是很值得检讨反思的,用统一后的德国政府高层官员的话说,“它给东德经济带来了‘瘫痪性抑制’”。
  东德经济转型、统一后的德国的融合同化政策,还包括:货币改革,并借购买力平价、外汇收益系数计算完成的资本兑换;清理账面资本存量的虚值冗余;高工资政策;将东德经济体系中大量雇佣冗余劳动力的“X部门”及岗位悉数裁剪;修复东德地区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方面的公共投资欠账,等等。这些政策导致东德经济体系迅速遭遇冰冻的命运,失业率陡然上升,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民众的生活水平还不如往昔,由此让东德民众最初对统一后的乐观期待破灭,新的怨愤情绪由此催生并积累。
  《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一书提出了改善东德人对私有化看法的建议,即分享模式——就是将原东德国家所属的企业和资产,由德国托管局接管,依照德国、欧洲的社会民主传统,把企业股份的三分之一转给私有化时企业的员工,其余三分之二转给东德地区全体民众;另外,将东德雇员平均工资固定为西德水平的47%,以维持原东德地区企业、劳动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项建议一经提出,在当时就在德国政界和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促成了东德经济转型中一些偏狭政策的调整,加之上段所述各政策也逐渐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德国原先两套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的融合同化终于得以艰难完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读书很好》:读懂香港,乃至中国 2012-07-17
· 新华读书“六月十大好书”揭榜 2012-07-09
· 《读书很好》 2012-07-09
· 牵手"三秦书月青年读书节" 2012-05-14
· “2012读书盛典”电视晚会举办 2012-05-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