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稻葵 出版: 中信出版社
|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李稻葵所著的《乱世中的大国崛起: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世界》,是今年以来最值得一读的中国经济学家文集。这本书收录了李稻葵过去数年内在《新财富》等媒体发表的深度评论,以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特别是金融形势、中国应怎样在国内改革和参与国际事务两个方面采取恰当应对为视角,作了重新梳理。
之所以说李稻葵这本书或者说他的专栏评论值得一读,大概可以提出几个理由:首先,严谨、客观,以准确的政经形势、数据为立论前提,而不是其他某些经济学家和评论家那样以观点为先、然后选择有利于佐证观点的事实;其次,善用数据分析,却没有陷入数据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的堆砌,文章结构紧凑,文风朴实,有助于读者直观了解作者的观点及相关新闻事实;第三,有效规避了国内经济学界、评论界就金融等经济问题发表看法时常犯的两种毛病,即缺乏事实依据的阴谋论,以及完全脱离事实的原教旨经济学主义。
阅读这本书,可先行翻看第四章《论战基辛格启示录:化解西方猜疑是中国崛起的必修课》一文。该篇文章记录了2011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拍案定夺: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主题辩论会。辩手除了李稻葵,还有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时代周刊》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李稻葵为参加这场辩论会做了积极准备,辩论会也给了他较大的思想冲击,让他认识到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这应该是《乱世中的大国崛起: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世界》这本书以此主题结集的由来。
这本书的第一章,以及第二、三、四章部分篇目,是书作者对国际格局“乱世”形成判断、加以证明并提出应对建议的部分。李稻葵对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接连引发的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动荡的基本判断是,欧债危机是局部危机、资本市场过度放大了其影响,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健康程度较高;美国、美元则更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爆发系统性危机。在笔者看来,李稻葵所强调的美国、美元存在潜在重大危机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论据支撑,甚至可以说是国外不少经济界人士的共识。但他对欧洲、欧债危机的看法,则有可商榷的地方,因为单单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形势来判定前景,并不恰当,欧洲距离真正的国家联盟还有很长的距离,前年以来欧洲各国在应对危机时相互掣肘、勾心斗角等内耗,均表现出其低下的决策和行动能力。
书中其他第二至第六章主要篇目,则是李稻葵对中国经济体制和结构问题给出的问题诊断,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在这些篇目中,也有一些值得强调的亮点。比如,书中第二章中,李稻葵指出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国企垄断地位、基础产品价格等基础改革严重滞后)、发展战略亟待调整两点;还就房地产限购进行了政策论证,指出这是一种调和资产市场巨大波动的办法,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成效,但也会付出误伤无辜的较大社会成本,应只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书的第三章则反复强调坚定、及时推进改革的必要性,李稻葵指出,中国经济已显“日本病”征兆,应守住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底线,大胆推进金融等领域的改革。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或者说至今没有在政策环节引起充分响应的问题,是对如何应对内需不足及全球减碳压力的叠加挑战。李稻葵在书中第四章中的《催生绿色产业:应对内需不足以及全球减碳压力的必然选择》(原文发表于2009年12月)、第五章中的《未来10年中国需要一场绿色产能革命》(原文发表于2011年9月)两篇文章中,就提出过系统可行的政策建议。前一篇文章已经富有前瞻性的建议指出,“迅速采取行动,从财政上给予绿色产能投资一定的补贴,同时提高环保标准和资源价格,调动民间资本投资于绿色产能的积极性,从而催生出一个绿色产业,以此拉动内需,同时回应绿色环保主义者的指责,占领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而后一篇针对我国从部委到地方对绿色产能、产业重视不足的政策实践,再度提出警示,并将政策建议具体化:“在法律法规层面,政府要出台一大批绿色生产能力的标准”,“财政必须拿出相当的资金,补贴和支持绿色产能投资”,“大幅度调整资源价格和环境保护费…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及社会各界投资者在政府补贴和法规的鼓励和约束下进行绿色环保投资,成为绿色革命的投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