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互相指责图书封面抄袭
2012-07-25   作者:李子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字号

  近日,出版界再次因图书“撞脸”而互相指责。一家图书制作单位刚刚发表完公开信强烈谴责古吴轩出版社抄袭年度畅销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的封面设计,其后,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在微博上怒指磨铁图书涉嫌抄袭读客制作的图书《卑鄙的圣人:曹操》“脸谱”形式的封面设计。一时间,互相指责图书封面设计抄袭之风猛烈刮起,专家纷纷呼吁理性面对封面设计相似的问题,不要把图书出版做成了“卖封面”的行业。
  其实封面“撞脸”由来已久。七八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米兰·昆德拉系列”火爆之后,那种大片留白、小字体的简约风格的封面,就曾引来争相仿效,一时间书店内尽刮“简约之风”,让人乍一看根本分不清究竟谁是昆德拉。《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立刻来了一本《唐朝那些事儿》,如果将“唐”字换成“明”字,那基本就是同一张封面。《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成为畅销书后,便有大量有关“玩意儿”的书出来,封面自然也向前者靠拢。走进如今的书店,“双胞胎”真是比比皆是。
  生“双胞胎”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还没听说过能够批量生产的。图书的封面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每一个优秀设计师都有着自己的艺术风格,每一张图书封面都是设计师的个人修养、价值追求和艺术品位的综合体现,理应各具特色,怎会出现巧合的重复?即使是同一位设计师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也会因时间、环境和创作时心境的不同而出现这样或那样,更好或更坏的变化,绝不可能创作出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来。辩证法的奠基人、西哲赫拉克利特所谓的“人不可能两次走入同一条河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现在的一些装帧设计师不仅可以两次走入同一条河流,有的甚至可以反复多次地走入,据有关媒体报道,由于出版社支付的稿酬极低,一个大牌封面设计师每个封面设计也只能拿到3000元到5000元,至于一些新手,每个封面也只有500元到1000元之间。按照封面设计的行规,设计师应对图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才有可能做出一张好的封面。但是因为稿酬太低,“深刻理解”的脑力支出远大于经济所得,所以“借鉴”别人的封面便成为必然。有的设计师则干脆将同一类图书的封面,改头换面为己所用。严格地说,这些设计师已经不是在创作作品,而是在克隆。
  克隆技术自诞生以来,由于可能会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受到了限制。同样,图书封面克隆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在封面普遍“撞脸”之下,越来越多的读者遭遇误买。一位女性读者曾向某记者抱怨,她想去买一本由哈佛大学教授所写的经管书,事先也见过这本书,所以到书店看到封面同一式样的,想也没想就买来了。结果回去一看,竟是一本由内地某老板写的企业宣传书,大呼上当。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如果克隆封面占领了市场,创造性劳动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假以时日,图书装帧作为一门学问和艺术形式就会消亡,未来当我们走进书店,今日各类封面争奇斗艳的热闹场景将不复存在,迎接我们的将是一幅千书一面的可怕景象。
  为了避免图书装帧这门艺术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出版界有必要认真反思克隆封面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认真寻求解决之道,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应该加大封面设计的稿酬,让创造性的劳动物有所值;二是要加大对封面设计抄袭行为的惩戒力度,用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范来制约他们的行为,只有当抄袭者无利可图的时候,克隆封面的行为才能真正式微,乃至彻底消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读书很好》:读懂香港,乃至中国 2012-07-17
· 新华读书“六月十大好书”揭榜 2012-07-09
· 《读书很好》 2012-07-09
· 牵手"三秦书月青年读书节" 2012-05-14
· “2012读书盛典”电视晚会举办 2012-05-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