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财经书而言,牛作者太少。财经记者、培训师及教授是主要的三大财经书作者群,前二者鲜有大牌,经济学、管理学教授全国驰名的倒是不少,但他们太懒,相关著作多是文集。这一背景下,《改变中国的密码》便让人心动不已,跃跃欲读。
中国前驻美大使李道豫、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人吴家玮纷纷以老友身份推荐该书,便可知作者李宗南的分量。李宗南是首位在美国从事创业投资的华人,是中国上海、台湾等地区及新加坡创业科技园的奠基人,有华人创投教父之称。因为作者的华人背景及分量,《改变中国的密码》是本月我推荐的首选书。
“别把国际列强当成‘友邦’”、“当前中国现实多严峻”、“爱国,就要给‘民族产业’一个温床”等观点从一位有40余年经验的创投教父级人物口中说出,让人颇为震惊且记忆深刻;全面介绍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的发展经验,让人感受到作者知识的渊博及经历丰富。我想,该书算得上高屋建瓴地论述创投环境的普及读本吧。
忠告1:教育需要“后工业化”
我们生活在工业化,典型的模式是普鲁士的教育。学生们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授知识,然后参加统一考试,把每个人都训练成合格的“产品”。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合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遗憾的是,世界已跨入信息时代。
收音机用了38年达到5000万量级,电脑用了16年达到5000万量级,而互联网只用了4年就达到了5000万量级。科技更新日益加快,创新力,创造力代表竞争力。我们的教育需要走出“工业化”模式了。
美国人怎么培育创造力人才?他们很强调训练人的表达和发挥,从小就有“Show and
Tell”(表达和演讲)课程。因为,一个人想要表达的时候,对思维锻炼最大,为了表达好,演讲好,必须去体会生活,必须去学习,必须去创新。
忠告2:别把国际列强当成“友邦”
这位骨灰级的创投人士,半个美国人说出这个观点,真需引起足够重视。
国外对我国产品频繁地发动反倾销,没有科技含量的出口,注定越来越艰难。创新,是中国走出这种困境的最佳出路。书中,举“联想收购IBM,拿不到核心技术”,“微软中国研究院,在中国没有核心科技申报专利”等例子,来说明中国唯有自主创新,才是出路。
李宗南谈粮食安全,最能说明“别把国际列强当成‘友邦’”的忠告。
书中引述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发表的观点,“确保1.2亿公顷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
李宗南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等到国际粮食大国靠低粮价瓦解了中国农民中粮的积极性,当我们每年需要相当多的粮食进口时,他们又大幅拉高粮价甚至拒绝出口,怎么办?
忠告3:山寨机是创新的第一步
按照美国的经验,创新需要政府推动。但政府的第一任务是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推动国家在基础研究、科技核心领域上的发展进步。
山寨机,很多时候是创新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开始。关键在于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给予发挥空间,而不能草率地全面否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你能想象吗?苹果公司在起步的时候,也仅仅是一个山寨公司,靠卖零件、组装电脑起家的。
忠告4:善待中国优势。
李宗南眼中的中国问题重重:反倾销压力;低端制造业让环境崩溃;庞大就业压力;教育畸形;创新在走弯路等,但他骨子里是中国崛起的乐观主义者。“我从来不认为中国没有机会打赢创新这一场战役,我甚至认为这正是中国崛起的大好时机。”
◎2万亿的外汇储备;
◎大量海外学子,把世界上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经验、学识带回中国;
◎城市化过程,提供大量的消费机会;
◎由金融危机开启的创新之路,中国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摸索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李宗南引述韦尔奇在《赢》中的观点,较为震撼。“美国大多数企业家,从骨子里是悲观的。他们认为,自己企业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倒闭,要么卖给一个亚洲国家。”
《改变中国的密码》从创业方面给予了权威观点,本月我要推荐的另两本书《投资先锋》(上下册)、《第三次工业革命》可分别划归为投资及经济趋势领域的权威专著。
继《约翰·博格传》出版不到半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投资先锋》(上下册),为内地读者了解这位指数基金之父的人生及投资决策提供了全方位视角。《第三次工业革命》有趣之处在于,作者把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这两种21世纪不同的技术联结起来,描绘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