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很多书店现在都在遭遇罕见的“招工难”。由于经营困境,不少书店营业员的工资普遍紧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这导致了书店营业员事实上已很难成为青年人就业的选项。青年人不来,老员工只能独撑市面。这使得不少书店“叔叔阿姨”级营业员占主流,这给书店可持续发展带来隐忧。本报记者就此展开独家调查。
现实:书店“叔叔阿姨”营业员占主流
上月开业的新华书店静安店引人注目的特点,除了卖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新概念”之外,中年以上的营业员比较多也算一个。有读者反映,这些“叔叔阿姨”级营业员待人热情,业务也较熟,所以感到很亲切。本报记者昨天在现场调查时看到,35岁以上的营业员占到了这家书店营业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记者在和这些“叔叔阿姨”们聊天时获知,他们大多来自已关门的艺术书店和少儿书店,很多人都有二三十年的工龄,用他们的话说,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书店”。事实上,新华书店静安店之所以必须开张,除探索“新概念”之外,安置这些老员工也是题中之意。
今年年过不惑的营业员老陆告诉本报,他20多年前就在新华书店工作了,那时书店营业员的工资并不算低,这也是书店吸引他的地方,现在尽管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已贴近最低工资线,但他对书店有感情,也不想走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书店的青年店员很少。在采访中,记者只见到一位80后营业员小冯,他对这份工作有一丝无奈,“为了生活先在这里做着吧。”
上海书店营业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是记者在调查中的一个观感。上海音乐书店的营业员朱先生年近半百,在这家店已工作了30年。他告诉记者,他现在还在第一线“顶着”实属无奈,因为很多年轻人一听工资如此低,转头就跑。记者了解到,书店招工难,“叔叔阿姨占主流”,已经成为书店今后发展的一个“隐形炸弹”,引起了广泛忧虑。
探究:书店微利导致招工难,学历门槛越来越低
上海新华书店因有60多年历史,“招工难”之下,“立志做到退休”的老员工也就显得较多。成立于2005年的上海博库书城还很年轻,他们最突出的是“流动率”太大。“我们每年员工的流动率在20%到30%,7年前和我一批进来的员工有一半都走了!”博库企宣经历朱兵告诉本报,书店虽已有7年历史,但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4岁,这个数字总是“涨不起来”不是一个好事情,说明书店留不住人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叔叔阿姨营业员多,还是店员“流动率大”,其本质都是对于大多数80后和90后来说,书店在他们的谋职中已不具有什么魅力。书店工资“并不算低”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
朱兵对本报坦言,博库营业员一个月的税前工资只有2000多元,扣除四金后,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当,如果加上各项福利,一年不会超过3万。而这已属尽力,在书店不景气之下,再涨工资,就意味着亏损。“我们还算好的,很多民营书店更低,所以他们大多一两年就换一拨人。”
“招工难”之下,不少书店不得不放低用工标准,比如博库成立时规定店员起码拥有大专学历,可是现在他们中专生甚至高中生都招了。吸引青年人加入,输入新鲜血液,留住人才,事实上已是上海很多书店的当务之急。
朱兵直言,在没法大幅提高工资的情况下,他们现在只能通过人性化管理,来让员工有温暖感。但朱兵说,在经济压力很大的今天,这种“温暖感”究竟能让青年人留住多久,谁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