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跨民族的美国研究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这是中美两国学者合作,首次将美国研究和美国文学研究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综合研究的尝试,下次会议将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行,中国代表团届时将赴美继续对话。
斯坦福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雪莉·费西·费什金在发言中指出,美国应该与世界交流,所谓美国特殊论不过是美国学者沾沾自喜的一种情绪罢了,实际上,美国研究应该超越民族和国别的界限,同时也应该超越学科的界限。她认为美国研究的下一步就是要采用一种横跨太平洋的研究,也即要看看大洋彼岸的学者是如何研究美国的。费什金接着在发言中以美国文学在全世界的接受和传播为例,回顾了美国文学在各大洲不同国家的翻译和传播历程,她认为,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光靠印刷出来的纸质书籍的传播已成为历史,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美国文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于美国学者来说也应该做好准备去吸纳国外学者对美国问题研究的观点。
清华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宁在发言中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华裔美国作家不确定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使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都得不到承认。但正是这种(超)民族和(跨)文化(多重)身份,使得专事跨文化研究的学者意义非凡。他们的文学实践不仅对专事中西比较文学和文学史研究的学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他们的文学成就为有着“多元文化”特征的美国文学谱写了新的一页,为重写一部国际汉语文学史也指明了一个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