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元素》 作者:凯文·凯利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一种大联结主义目前被称作社交媒体。它们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方式将每个人与除他自身以外的所有人联结起来。Twitter、Flickr、Facebook、Digg、Delicious以及雅虎知识堂——所有这些前一万名的Web
2.0站点为归属不同网络的人们提供了足够多的空间来完成新事情。在此,人类就是节点。他们产生信号。
另一种大联结主义的实现依靠的是数目庞大的机器、CPU以及晶体管,这些东西尽其所能联结在一起从而来完成任务。比如,巨大的服务器场、数据中心以及电信网络。硬要说的话,我们还得把由所有手机、PDA、PC、路由器、Wi-Fi热点以及卫星联结等组成的统一体机器(One
Machine)的大网络算进来。从这方面来说,每个节点的信号都是由机器产生的。
当然,“人类联结主义”这边的信息仍旧要通过机器来传输(不同于大型会议、古老的城镇或者火人节等传统联结方式)。不过在人类连接和机器连接这两个部分之间还存在着一处空白。本来人类和机器能够在这块空白区域紧密且大范围地联结在一起,不过现在这儿还是一块空白。
这个新的领域能被中央的这个箭头很好的表示出来,随着机器联结和人类联结区域的不断增大,这两个区域将在中间箭头那块相遇。这块重叠交叉的区域将会被新兴的全球超有机体所占据。这块区域所代表的实体不单是由所有其他机器联结起来而形成的统一体机器,也不完全是由所有人类智能联结成的超智能的智域(noosphere)。它是由所有人类智能以及所有人工智能联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活跃的杂合体。它是一种泛智能。在这片结合区域内,所有产生信号的物体都是节点——不管是人类还是机器。
在谷歌这个依靠大机器联结以及众多人力点击链接的网站上,我们能感觉到一些这种混合的痕迹。同理,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得到,整个星球上的科技、人类活动以及人类思想的联结程度将会更高。
这块人与机械交叉的白色区域同样是大部分语义网站试图进入的领域。语义互联网想使人类的联结活动能被机器识别(相反亦然),这样两个网络之间就可以相互协作。语义网站就是这两种联结活动之间的桥梁或者说是转换通道。所有人类的思想、动作和记忆都能机器解码并重新组织;而机器的联结行为也能被人类所理解。
图中空白区域以及箭头就是我认为Web
3.0或者未来网络该具备的特性。实现这个过程还需要花费我们许多年的时间去研究。因此两边都有足够多的空间来发展更多的创新。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已经开始了。
你知道的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