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产物"微博书" 拾掇起文化碎片?
2012-05-07   作者:石广田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新民晚报的《名家微博段子竟成出版物粗制滥造遭读者炮轰》写到:“微博时代,开机阅读,出版界也屈从于碎片化生存,把微博上的名家名段集结成书。清明期间,记者在上海书城、大众书局、博库书城等各大书店看到,很多微博书都贴着‘文学·随笔’的标签,然则开卷一览,这样的随笔显得太过随意,充斥着微博上的边角料而缺乏完整体系。”
    看到此报道后,心生感触。由“名人”们将微博汇集成书,联想到一位古人——南宋的洪迈。他将自己数十年博览群书的心得汇集成《容斋随笔》一书,成了后人经世致用的经典之作。其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名人”们的“微博书”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本人没有读过,不过,从这篇报道里面,我们可以得出很明确的答案:与洪迈的《容斋随笔》相去甚远。
    “微博体”是近几年的网络产物,关于它存在与发展的讨论与争辩,可以说是批评与包容共存。目前,“微博小说”作为一种新文体,已逐渐被一些纸媒认同和刊用。我曾经读过一些这样的小说,它们精致的结构、跌宕的情节,还是蛮有趣味的。至于网络上“名人”的微博,我几乎没有看过,为什么?一是没有兴趣看他们“拉家常”;二是对他们的文学素养不怎么信任和恭维。“名人”们都太忙了,他们能不能静下心来、坐下去专心读书和写作,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那么,既然微博作为“文学·随笔”已经结集出版或正在结集出版,我们就需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微博书”能拾掇起文化的碎片吗?《名家微博段子竟成出版物粗制滥造遭读者炮轰》的文章同时指出: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名人而言,把自己已有的微博集结出书,可谓是创作上的“无本万利”之举,区区稿费并非这些“作者”的诉求,而“新作”出版之际的媒体曝光度才是他们真正的用意所在。如果这个分析切中要害的话,那么,我们所给予“名人微博书”的希望,实际上就是一堆多彩的肥皂泡了。“名人”们出版“微博书”的目的,本身就与文化没有多大的关联,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对于“微博书”,大家的批评在“粗制滥造”上,而非其本身。如果那些出书的“名人”是文学、文化名家,我想,他们可能会做得精致一些、厚重一些、营养成分高一些。如果能像洪迈的《容斋随笔》一样,使人们在闲暇之余、乘车如厕之隙的零碎时间里,有精神上的思考和愉悦,也算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吧!
    在“微博书”兴起的大潮里,我们期待着能有“大家”的积极参与,将自己的睿智之思分享给每一位热爱阅读的人,串联起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启迪心智,传播思想,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语录”,于今于后,又何尝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光靠资本构建不了文化产业 2012-05-03
· “2012中西文化文学交流研讨会”召开 2012-05-02
· “徐霞客游线”拟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 2012-04-27
· 体验日本美食中发酵文化的魅力 2012-04-27
· 全球首个古堡文化产业基地被列入广东省重点项目 2012-04-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