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激励困境,挖掘自发驱动
2012-04-27   作者:郑渝川  来源:天涯社区
 
【字号
  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组织管理领域,有关激励都被描述为一组简单明了的观点:对一个行为加以奖励会让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对一个行为施以惩罚则会减少其发生频率。举例来说,答题正确的孩子通常会获得教师的表扬奖励,工作任务完成效果不佳的职员则很可能面临或减薪或降级或会议批评的处罚,衡量一个好领导或好老师的标准中就有一条“赏罚分明”。
  但行为科学家却通过实验,发现了上述激励观点所不能解释的情况:一些实验表明,被明确告知完成某项任务将获得奖励的组员,会更早出现疲劳、怠工等低效状态;而事前没有告知会获得奖励的另一组,却能稳定按要求保质保量达到目标,行为科学家经探索分析指出,有形的奖励会破坏人对目标、任务所可能产生的使命感、兴趣等动机,削弱了人的内在激励因素。
  许多家长为了调动孩子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许诺孩子每写完一次作业就给一些钱作为奖励。这种现金奖励的手段短期内确实能让孩子变得更为勤奋,但就长期而言,却很可能会让孩子对作业、课程失去兴趣。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实行以现金奖励完成短期目标职员的考核制度,就会让这些职员履职行为短期化,不考虑冒险创新,消极对待制度没有列明将发放奖金的协作配合,甚至可能诱发道德风险。2009年,曾培养出1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者们对51家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们发现财物上的激励……对整体绩效会有消极影响。”2007-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多家顶级投行都被媒体曝出,这些投行向高管发放的用以激励短期业绩的高额奖金,非但没能让高管更为谨慎的对待风险,反而激发了“恶棍们”意图快速出奇制胜,不惜损害投行和委托人资金安全的一连串高风险行为。
  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仍然在许多情况下适用的。具体而言,“如果完成任务需要的只是机械技巧,那么奖金产生的效果就与他们预计的一样:奖金越多成绩越好”;反之,当思维技巧决定任务完成好坏时,奖励的效果就存在一个较低的临界点,超出这个数值,效果就会急转直下。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找到奖励(奖金)之外,适用于思维技巧任务完成情况下的有效激励方式。
  美国《连线》杂志编辑丹尼尔·平克将人们急需的、新的有效激励方式,即可以激发出人的心理需求的激励方式,称为驱动力3.0。他将人的生物性(动物性)驱动力称为驱动力1.0,而以奖励+惩罚为主要手段、通过外部动力驱动人行为的力量称为驱动力2.0。在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创意经济时代,驱动力2.0已经与经济和人的需要产生了三个方面的不兼容:与许多新型商业模式的不兼容,不能真正驱动人的创造力;不符合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特点;让工作变成了机械重复的标准化任务,进而降低了人适应、热爱并持续高效完成工作的动力。
  驱动3.0由“自主”、“专精”、“目的”三大要素组成。自主,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做以及如何做”的自主。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尝试让员工在家工作,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呆在大办公室里,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办公室政治上。丹尼尔·平克认为,充满好奇心、倾向于自我管理才是人们的天性,让部分岗位的员工掌握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显著提高其个体行为的表现水准和态度。自主的基本要素,即是“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做以及如何做”四方面的自主,第一,工作内容自主,谷歌和3M公司将部分工作时间交由员工自行安排,由此产出的工作成果则由公司与员工分享,这实际上已经证明互联网企业和非互联网企业都能在安排工作内容方面,让员工获得更大的自主权。第二,工作时间自主。百思买公司一直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但因工作时间太长太死板,员工流失率很高,无奈之下,该公司被迫同意工作时间方面的改革调整,允许员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并以此计薪;《哈佛商业评论》就此评论认为,百思买员工改善了家庭关系,提高了对公司的忠诚度,工作时更专注,精力更充沛。第三,工作方法自主。美国捷蓝航空公司2000年起实施“家包”工作法,即让电话客服人员在家工作。第四,工作团队自主。大量研究证明,在自发组建的团队中工作的人,比在成员早已固定的团队中工作的人满足感更强。
  “专精”是指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的欲望,也就是说,在“自主”的前提下,目标就是自我实现,活动本身就是奖励,驱动人高质量完成工作。丹尼尔·平克提醒指出,专精也是一种痛苦,毕竟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完成,本身也会考验人的意志力。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就曾说“很多特质以前被认为是天分,但实际上它们是至少10年的高强度练习的结果。”“专精”也可以以“渐近线”来形容,即人们通过努力接近、跟随目标,但触摸不到,可能由此产生挫败感。
  “目的”不同于目标,对于企业、企业人而言,驱动力3.0要求兼容目的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企业所要做的,不是在遵守道德准则、法律规范的同时追逐利润,而是追寻目的,利润是其催化剂而非目标。2009年,正当美国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哈佛商学院的一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包括金融家、公司交易人,并不像金融学家们鼓吹的那么伟大,而是社会动荡问题的来源。他们发起了一个“MBA宣言”,也称为商学院毕业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保证毕业参加工作后,将遵循“目的是通过人和资源结合在一起,创造个人无法独自创造的价值,服务于更广泛的利益……我会保护我的股东、同事、客户以及所处社会的利益,我会努力在全世界创造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可持续繁荣。”哈弗商学院约有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参加了该次宣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利益驱动招投标“量身定做” 2012-05-17
· 消费充当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可持续性如何 2012-05-14
· 《驱动力》 2012-05-09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需要“两轮驱动” 2012-05-02
· 银河证券:政策仍为主要驱动因素 2012-04-2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