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读书学习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之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赋予学习更深的内涵、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组织引导,完善制度保障,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与成效,推荐学习书目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学习,是一种责任,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脱。同时也要看到,学习归根到底要亲力亲为,引导督促也要化为自觉自愿。期待党员干部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及时充电补养;作为第一爱好,乐于探索求真;作为第一习惯,自觉修身增智,这样,才能在应对挑战考验、化解矛盾问题的实践中,找到有效之举和创新之道。
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陆续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
6批书目折射学习新思维
采访嘉宾: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教授 卢先福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戴焰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周淑真
本报记者 张 垚 吴撼地 李 拯 潘俊强
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从2010年2月开始,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陆续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至今已经推荐了6批书目。
据了解,学习推荐书目经过了中央有关部委推荐、专家学者评选、中央领导审定等程序。
那么,如何看待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这一举措?这6批书目中体现出怎样的导向?怎样做好这项工作进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照顾全面、内容丰富的精神食粮
广泛性与针对性兼备,权威性与可读性并重,谈到对这6批书目的总体印象,专家们给出这样的概括。
戴焰军说,这些读物中,既有侧重领导干部和专业理论工作者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重要论述摘编、党史专著,也有供广大党员群众阅读的知识型通俗读本、领袖人物传记、文学作品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答,可以说是照顾全面、内容丰富的精神食粮。
“针对性比较强。比如经典著作,推荐书目中都是文集、摘编、文选类,不是大部头的全集类书目,照顾到了领导干部、尤其是普通党员的阅读特点。”卢先福说,“可以看出,每一批都有针对那个阶段社会思想的变化、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群众存有困惑的难点问题而推荐的书目,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这体现出一种动态性。”
比如,第六批书目中的《雷锋》、《幸福就这么简单》,就很好地配合了当前弘扬雷锋精神活动的开展。
周淑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推荐学习书目应当具有宽广的视野、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知识,这样效果才能更好。
记者注意到,每次发布推荐学习书目的同时,还会在媒体刊登这些书目的内容、主旨简介,有的还配发书评,这对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用好这些图书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引导学习转变党员干部思维方式
近几年,不仅是中央有关部门向广大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各地党组织也开展了推荐书目活动,一些地方党委的主要负责人还为领导干部开出个性化的“书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些举措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落实。”卢先福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注重通过学习转变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通过推荐学习书目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也是与我们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强调理论武装相适应的。
“通过推荐优秀读物来号召干部群众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戴焰军说。
周淑真说,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知识教育,推荐学习书目意义重大。在这些方面,国外政党也有类似的做法,可以比较鉴别。比如,西欧各社会党正在努力学习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网络等手段,进行工作方式和宣传方式的创新,向党员提供很多学习资料,也有激励党员学习的机制,并且利用互联网加强党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本的自民党在建党初期曾设立“组织指导员”制度,负责地方基层组织的培训工作。
推荐学习须与自觉自愿结合
如何将推荐学习书目的举措持续下去、务求实效?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书目发布之后面临一个‘弹性’问题,各级党员干部是不是学习了、学习的成效如何检验等,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跟进。”卢先福建议,书目公布之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工作。比如在媒体上进行介绍、导读,尤其是一些经典著作,需要通过更细致的引导促进党员干部对书本内容的真正消化。但这种导读最好也由权威部门统一部署安排,在准确性上把好关。
实践证明,要促进读书活动深入持久进行并取得实效,要逐步形成党的组织和各种社会组织内部的制度约束。戴焰军特别提出:“要把倡导读书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统一起来,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体验读书的好处,提高读书的自觉性。”
周淑真则认为,学习要出于自觉自愿,如果靠简单地压任务,可能违背推荐学习书目的初衷。面对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各种新问题,党员干部也会产生读书的主观愿望,因此,让这些举措与党员干部的自觉自愿结合起来,寓政治方向引导于知识营养之中,才能求得实效、施之长远。
6批推荐学习书目(链接)
第一批 2010年2月推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列宁专题文集》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第二批 2010年4月推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
《国情备忘录》
《苦难辉煌》
《解放战争》
第三批 2010年11月推荐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
《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
《复兴之路》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毛泽东传》
第四批 2011年5月推荐
《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钱学森故事》
《遵义!遵义!》
第五批 2011年12月推荐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孙中山传》
《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
第六批 2012年4月推荐
《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
《科学发展主题案例》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
《雷锋》
《幸福就这么简单》
编著者心语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主编谢春涛:
力求通俗地回答“真问题”
本报记者 张 垚
在刚刚落幕的伦敦书展上,一本名为《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修订版)》的图书在中国展区格外引人注目,这本书目前已经出了12个文种、14个版本,广受海内外关注。
作为本书的主编,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对该书能够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非常看重。“作为一名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全党范围被推荐,是一种重要的肯定。对于这本著作而言,它成为推荐书目,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阅读提供了一种选择,以党史通俗著作的‘身份’来帮助党员干部了解和认同我们党。”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在内容和方法上与其他党史类著作有所区别。”谢春涛说,全书摒弃了以往平铺直叙的行文方式。在方法上,通过设问的形式展开论述,避免泛泛而谈。比如“中共为什么没有像苏东执政党一样垮掉?”等问题,都是“真问题”,也都是有价值的问题。此外,这本书还尽可能地引用外国人的评述,包括外国政要、学者、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在一定了解基础上的评价。正是内容和形式上的这些新意,促成了这本书的畅销。
对于如何做好推荐学习书目,谢春涛建议,应就目前已经推荐图书的阅读情况开展调查,真正了解党员领导干部的阅读状况,对这些推荐书目有哪些反馈意见。
“还应将推荐书目与干部的日常学习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谢春涛说,有些地方对干部在职学习抓得非常紧,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约束手段和机制建设。可以结合某一时期的重点和焦点开展主题性读书活动,做好舆论引导,形成氛围,调动起广大党员干部的读书积极性。
《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
不要低估读者的精神追求
本报记者 张 贺
4月21日,正在外地出差的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采访。
他说,《苦难辉煌》能够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当年写这本书完全是写给自己的内心之作,甚至都没有考虑市场这些问题。“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两个疑问:一个是1921年诞生的党,最初才五十几名党员,28年以后竟然夺取全国政权;一个是人民军队1927年南昌起义时两万多人后来只剩下几百人,22年之后竟然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金一南说,我们党、我们军队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我写这本书就是要着力回答我内心的这两个问题。
金一南说,写作之时就有人说,一本这么严肃的党史、军史读物,肯定没多少读者。但是没想到,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一套52万字、没有一幅插图的大厚书,能有那么多读者,这说明了什么?”金一南说,“千万不要低估今天读者的精神追求。读者需要的并不总是快餐文化,他们更渴望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问题的答案。”
金一南认为,《苦难辉煌》的热销也说明,以往把党史、军史写成“会议史”、“路线斗争史”是有问题的。读者更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他说:“尽量还原历史,就能感动读者。大量的经验教训来自于真实的历史。”
“作为一名党员,不了解党的历史,作为一名军人,不了解军队的历史,那是完全不合格的。”金一南说,“人不能没有根,没有根就会轻飘飘。因此,党员和军人更应加强对党史、军史的阅读学习。”
干部读书心得
痴迷“抄读” 受益无穷
李朝晖
读书之法,因人而异。有泛读、精读,有朗读、默读,更有一种读法,前人谓之“抄读”。几十年如一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我乐此不疲、受益无穷。
抄读给我最直接的受益是加深记忆,增强理解。抄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对所读内容理解越透彻,体会越深刻,则记忆越牢。参加工作30年来,我每年抄读笔记少则10万字,多则30万字,抄读之余细细品味,以求内化于心。平日日积月累,用时信手拈来。
如今,电子阅读越来越受青睐,但由此而生的“浅阅读化”倾向令人担忧。抄读可使我感受深层次阅读带来的心灵滋养和精神升华。由于边读边想,边想边记,会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各种信息的相互撞击下,时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把学习过程引向创造过程。每当发现妙文佳句,我边抄边读,边读边悟。此时,我不再是虔诚的读者,而是与作者促膝交谈的朋友,渐入“不用开门,明月自然来做客;无须会友,古人多少是同心”的佳境。
有人调侃:一个好胃,被白酒废了;一个好官,被金钱废了;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抄读既可求知求悟,又可养性怡情,还能练笔习字。多年的抄读,也磨练了我的意志,砥砺了我的性情。点点滴滴的积累、篇篇章章的抄录,厚厚的笔记、泛黄的纸页、已经被咀嚼了无数遍的文字,承载着相伴成长的记忆。学习之路漫漫,抄读将伴我人生始终。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业内人士观察
主旋律读物凭什么畅销
朱大平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我们公司形成了以主旋律图书为特色的经营模式,主旋律产品全线飘红,成为畅销图书。目前该类图书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12%以上。
长期以来,主旋律产品以说教、呆板的面孔,通常只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发行,数量虽大,但阅读率不高。如何让主旋律产品真正入脑、入心,是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立足广大读者的真正需要,注重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创新,主旋律图书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前景。近年来,我们推出的许多图书被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列入干部学习推荐书目。比如《做最好的党员》摒弃简单说教模式,告诉优秀党员“怎么想、怎么学、怎么说、怎么做”,发行突破70万册,成为2011年全国图书发行量最大的产品之一;著名作家梁衡作品《官德》上市一个月,发行量突破10万册。
也许有人会问,你们主旋律图书发行那么好,一定是靠的“红头文件”吧?其实不然,我们完全通过新华书店、民营渠道和当当等网络渠道市场化发行,个人读者占七成以上。
主旋律读物如何才能更加吸引党员干部阅读?我认为应该从几方面入手:创新读物内容,不说教、不空洞,按照“励志”、“管理”思路策划图书;培养战略思维;围绕“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忧患意识”等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开发前瞻性强、针对性强的选题;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深度挖掘优秀原创作品。
(作者系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