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作者:[美]林志共 王静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
乔布斯去世后,扎克伯格似乎成了名正言顺的硅谷领袖。这不仅是因“脸谱”(Facebook)已经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社交网站,也并非它即将在纳斯达克进行一次规模空前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让全球IT产业肃然起敬,更是缘于乔布斯生前对扎克伯格的认可与期待。
Facebook到底要干什么,扎克伯格又在想些什么?或许,有些人可以如数家珍地把它的历史、功能和市场地位娓娓道来,却不一定了解它的信仰、宗教和文化象征。还有些人可能看过好莱坞版的《社交网络》,却忽略了剧中人物原型、那个美国牙医儿子的创业理念———“我从来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我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用户体验上,总想怎样能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
作为一本解读扎克伯格成功经历的速读类作品,《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介绍了扎克伯格个人成长及“脸谱”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脸谱”从一家创业公司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交网站的深层原因,再现了扎克伯格从技术“极客”成长为企业管理者的蜕变之路。
简单地说,Facebook就是一个社交网站,在网络上构成了一个微缩的现实社会,成千上万的用户习惯性地每天登录Facebook,看看朋友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为用户的你,只要在Facebook上更新个人页面或者发一条微博,就能让自己的朋友圈———有时甚至是全世界,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什么。
Facebook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张通过人脉形成的网络关系图,决定着信息的来源和意见的去处,但其终极目标是要做出一个索引,创造出任意两个个体间直接的联系途径。
有分析称,Facebook之所以超越谷歌,就在于上亿用户付出了感情上的投入,并且由此得到了相应回报,这当然比实用却冷漠的谷歌更具亲和力。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上的一篇文章称,Facebook正在改变我们对社区、邻里及整个星球社区的概念。在这个步伐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远,而Facebook却帮助我们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
在网络上将共享精神发挥到极致,是Facebook给自己贴上的一个时代标签。分享信息比对它保密更好,是Facebook诞生后一直信奉的理念。扎克伯格认为,若用户能劝说他人也变得更开放,那么未来世界会变得更好。但如何在分享精神与隐私保护上获得平衡,奉行先做后道歉原则的扎克伯格,一直挑战着世俗和传统的底线。“很多人都担忧隐私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意识到,人们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个问题颇有微词。但我们相信,这是正确的事情。”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最好不要徒劳地抵制世界发展的潮流,否则它就会被市场所淘汰,这个“潮流”就是透明和分享。
迄今为止,如何保护用户隐私依然是Facebook引人质疑的焦点质疑。Market Watch专栏作家辛奈尔在Facebook申请IPO后撰文指出,对Facebook而言,最现实的和最严峻的挑战并非是来自中国或俄罗斯的遥远的竞争对手,也不是来自谷歌的新社交网站。掌握着足以让这辆高速列车出轨的力量的,恰恰是扎克伯格和公司的管理团队本身,如果他们继续在隐私问题上引发用户的不快、导致他们逃离,或是他们未能履行自己对广告客户许下的诺言。
还有分析认为,与乔布斯的苹果不同,脸谱可能是第一家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到达发展巅峰的高技术巨头。随着人们对社交游戏等的厌倦,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使用脸谱,上市可能对这家刚满八岁的公司是个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