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眼中的世界》 作者:吉姆·奥尼尔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因为在2001年率先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而被称为“金砖之父”。目前,“金砖国家”的概念不仅已广为接受,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也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已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而吉姆·奥尼尔则仍在描摹世界经济未来的新图景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继“金砖四国”概念之后;2005年,他又推出“新钻11国”概念,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这11个国家。2011年初,他又提出“成长型市场”的概念,以此来囊括所有占全球GDP比重1%的还具备上升潜力的国家。
在《高盛眼中的世界》中,吉姆·奥尼尔对这些概念的提出和分析框架作了全面的阐释,他认为,“成长型市场将支撑世界经济”,2050年“金砖四国”将主导世界。想必,书中关于中国的预测,可能更让我们感兴趣。比如他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5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5万美元,但平均增长率将降至5.5%。
吉姆·奥尼尔将中国众多劳动人口视为提高生产力、实现持续、强劲增长的关键因素,因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正在快速上升,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会以更快的速度竞相改善生活,相互分享知识;政府愿意追求更加温和、更加优质的经济增长;中国具有忧患意识,看到问题能采取积极措施。据此,他对“投资支出过高,效益过低,不具有可持续性”、“城市房屋空置过高,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崩溃”、“中国可能遭遇日本式的失败”、“能源短缺”等判断,都一一作了辩护。
无疑,吉姆·奥尼尔对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风险的提醒,更值得我们深思。比如,环境保护是中国必须尽快解决好的大问题,通胀是中国短期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有,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产生的结构失衡,重要要素价格的非市场化,房地产价格高企蕴藏着对未来经济增长和金融系统的风险,贫富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对社会稳定的挑战,人口老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和自主创新的匮乏等等。
奥尼尔同时也认为,欧元危机影响被高估,西方经济模式并没有走到尽头,消沉情绪很快就会消失;美国经济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失去的10至20年”,很快就会东山再起,还会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如能避免发生危机和冲突,俄罗斯在2030年可能会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甚至会加入欧盟;我们目前正处于全球经济增长最高速的10年,股市将迎来世纪良机,接下来将上演一轮持续几年的上涨……这些预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对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思维,都是大有益处。
吉姆·奥尼尔对经济趋势预测的核心分析框架,主要是人口和生产力两个因素,他将GDP增长分成三个部分,即就业增长、股本增长和技术进步。就业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股本增长也就是可用于投资的累积资本的增长;技术进步是衡量生产力的指标之一。但他的分析框架里,对人口因素中的“刘易斯拐点”几乎没有提及,也几乎忽略我们常说的“制度红利”与“路径依赖”。他应该是乐观主义者,认定人类历史一到紧要关头,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都会找到解决办法。但我们憧憬未来的时候,不能不能独立深入思考。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高盛的研究,绝非单纯为世界画一张美好图画。吉姆·奥尼尔治理下的高盛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金高达8400亿美元。就如《干掉一切对手》一书中说的一样,“高盛,实在是高。从一开始到最后,无论是面临怎样的质问,无论是面临如何的危局,都能准确地把握机会,化危机为转机,做得无可挑剔,做得天衣无缝,做得非常漂亮,干掉一切竞争对手,成为最后真正的赢家”。
高盛让我们吃大亏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目前,高盛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超过了日本。双汇的高管MBO交易、中航油新加坡巨亏等,其中都有高盛的身影。2004年,高盛连续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国有银行坏账太高,不值钱,结果他们以一块多钱的价格买了建行上市的股权,2007年建行上市,高盛净赚1300亿。在以人民币9615万价格的投资西部矿业(601168,股吧)之后,发布研究报告鼓吹大蓝筹,套现了70亿。2007年,高盛研究报告高叫“原油要涨到200美元一桶”,并与一些中国公司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2010年,海普瑞(002399,股吧)以A股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价上市,高盛在不到三年内浮盈65.89亿元,获利93倍……
高盛的研究报告里面常常藏着营销的把戏,也许陷阱就在其中。所以,读吉姆·奥尼尔,我们在享受“恭维”的同时,一定要分外小心。毕竟,我们经济增长的数量型和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矛盾和问题也还不少,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真正追上和超越发达国家,还要走很长、很艰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