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 作者:郭田勇 出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
据经济之声报道,中信银行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今天(12日)联合发布的私人银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的富人将以年均17%的速度增加,这给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希望。但是,这个群体似乎还不太买私人银行的账,这项服务目前还只是看起来很美。
所谓私人银行,是指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计划,甚至提供很多非金融服务,比如医疗保健,投资移民,子女教育等,这显然是一种专门面向富人的服务,国际私人银行准入门槛通常是100万美元,大约600多万人民币,并且这个要是客户闲置的钱,房产之类的都不算。目前在中国,门槛最低的农业银行,也需要500万元人民币。
即使如此,满足这个条件的人数在2011年年底已经达到118.5万人,估计2015年会达到219.3万人。不过报告也显示,这些人对目前国内很多私人银行服务满意度不高。其中原因何在?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胡亚冰的解读是,目前国内还缺乏高素质的私人银行家,也就是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
胡亚冰:我们自己的人员素质没有跟上,所以每次路演都是由我们从国外引进的量化团队的人员四处奔波去路演去,我从这一点感觉我们国内私人银行的从业人员确实他的素质和学识水平,还有对业务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还是有待于提高的。
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许明说,客户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服务人员要提出苛刻要求。
许明:有钱人一定是有他独到的思维方式的,私人银行的这些从业人员,怎么有这种思维,和好的专业知识,能够跟高端客户有平等的交流?前一段我看到一个招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招聘广告,说它要招男士,40岁以上,女士35岁以上,个人也有一定量的资产的。
要挣有钱人的钱,首先要能够和他们对话。而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马劲松更认为,私人银行家还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操守,这也是目前的短板。
马劲松:从事好私人银行,最典型的是客户经理队伍和投资顾问队伍,乃至提供这个资产管理,一定有自己对这个底线的把握。
马劲松所说的底线是指私人银行家要忠诚于客户,绝对不能对客户资产不负责任、甚至谋取个人利益,这样才能和客户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
而报告课题主要负责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更是建议,要尽快出台私人银行管理办法、全面开放牌照业务、适当放宽经营限制、实现差异化监管。
郭田勇:各家银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以一种跑马圈地的方式在做,我们管理上比较粗线条,业务创新的手段比较少,监管上又有很多政策限制,所以说我觉得现在私人银行还是呈现一种“富矿不富”的情况。
私人银行最初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5年前引进中国,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11家银行设立私人银行部门。但也面临分业监管限制、缺乏自主资产管理能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