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 作者:郭田勇 出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
2012年4月12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发布仪式暨私人银行高层论坛,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信托兑付风险、民间借贷风险和PE管理人风险将成为当前高净值人群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在外部监管方面,私人银行监管也需进一步升级。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联合课题组完成,报告总结五年来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成就,并对目前我国私人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前瞻。
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逾百万 地域集中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18.5万人,2011年前五年平均增速为29.1%,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7%,到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219.3万人。同时,财富的地域集中趋势也日益明显,超过2/3的高净值人群集中在6个主要地区,即北京(18%)、广东(16%)、上海(14%)、浙江(13%)、江苏(7%)和福建(4%)。
报告研究发现,我国高净值人群的主体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30-49岁人群,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高净值人群的年轻化趋势明显。民营、私营企业管理层所拥有的企业所有权和股权成为财富市场的主体,政府官员并未以“显性身份”出现在高净值人群的范畴,这与其政治身份相关,也间接证明以往高净值人群规模存在被低估的状况。
在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开始从主要充当融资平台向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并重的状态转变。
截至2011年末,设立私人银行部门的中资商业银行已达11家,分别是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各家银行拥有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也在逐年呈现翻倍增长态势。据最新年报显示,2011年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为23152人,较上年大幅增加130%,中国银行2011年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60%。
高净值人群面临三大风险 私人银行监管需升级
在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环境下,房地产和证券投资等传统的投资领域虽然处于高净值人群资产组合的重要地位,但其占比将逐渐下降,诸如信托、私募、PE、民间借贷等新兴投资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组合中将不断丰富。而信托兑付风险、民间借贷风险和PE管理人风险将成为当前高净值人群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
报告指出,事业部制及相应的专业化子公司将是大型商业银行或全能型银行发展私人业务的趋势一直,专营私人银行业务的支行、专营机构将会适时出现,私人银行存在着业务模式由“卖组合”转向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核心战略,服务范畴将由“管客户净金融资产”向“监管资产与负债”的财富管理与投融资结合模式进行转化等趋势。
在外部监管方面,私人银行监管也需进一步升级。报告提出尽快出台私人银行管理办法、全面开放业务牌照、适当放宽经营限制、实现差异化监管等建议,以及成立私人银行子公司的未来可能性。
中国私人银行处起步阶段 发展遇两大瓶颈
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胡亚冰在论坛上指出,中国私人银行处于起步阶段,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大部分为固定收益产品,而私人银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提供定制类产品和代为推介的产品,但在分业监管的背景下,发展欧美模式的私人银行,即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推动是比较困难的。
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许明表示,中国私人银行发展面临两大瓶颈,一方面是体制因素,银行应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瓶颈,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与之配套的客户经理团队素质需要提升。他指出,华夏银行将于今年成立私人银行中心。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马劲松提出关于信托文化的讨论,华夏银行许明表示,西方信托文化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的,而东方的信托文化更多的是与人情文化相关联,缺乏制度基础,整体行业的信托文化较为缺失。工商银行胡亚冰指出当前行业内法制意识相对较低,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