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全球“定价权”之殇,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几千年执著于泱泱大国梦的中国。铁矿石、石油、稀土,甚至玉米、大豆、电子产品……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制造大国,却不得不承受着价格受制于人之痛,并且在争夺全球定价权方面几乎束手无策。
常言道“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正因为这种讨论,使更多的国人解读到中国在定价权问题上的被动和无奈,同时心也被深深地刺痛着。笔者切于此痛,时时扼腕,然痛定思痛,总想激起些疗救的主意。
本不想再向伤口上撒盐,但痛总是能让人更清醒,总比糊涂着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宣布不会继续对力拓恶意要约,决定撤销660亿美元恶意收购竞争对手力拓的计划,至此“两拓”合并失败。当然并购的失败是让中国松了一口气,但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为此交了900亿的学费。900亿啊,能不提吗?
那这900亿是怎么失去的呢?几年前适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潮,“两拓”抛出了要合并的计划,使铁矿石价格的市场预期高涨,中国钢铁业此时购进了9
000万吨“高价”铁矿石,后来其减值损失可能达350多亿元;又恐“两拓”合并对中国产业安全形成威胁,中铝公司投资了力拓,并变为其最大单一股东,140亿美元的投资浮亏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4亿元)。前后两项加起来,中国为“两拓合并”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
2010年3月30日,三大矿企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再下一城。澳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已经与其在亚洲的许多客户达成协议,将把现有按年定价的铁矿石合同转为基于到岸价格的更短期合同。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铁与另一家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初步协议,为下一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100-110美元。这一价格较上一年的60美元/吨有大幅上涨,中国在其中又将怎样维持自己的权利?
2010年4月,随着铁矿石年度长协谈判彻底破裂,维系了40年之久的长协体系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短期的季度定价,铁矿石现货价格机制渐行渐远。虽然铁矿石是否具备金融属性尚难确定,但矿山方面将定价机制短期化的冲动已经越发明显,力拓方面已经试图将季度定价向月度定价推进,而三大矿山也从未掩饰其将铁矿石指数化的决心。如此来看,铁矿石价格距金融化的目标已经渐行渐近……
造成上述损失和定价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还是那个前面提到的“定价权”,是中国没有定价权。
全球钢铁的46%由中国购买,全球每年新增钢铁产量的90%由中国购买,可以说,中国是世界钢铁行业当之无愧的最大买家,可是作为最大的购买者,我们没有定价权。
那我们其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状况怎样呢?
中国大豆多年来进口量居世界首位,然而没有定价权;
中国原油进口量全球第二,然而还是没有定价权;
……
那作为卖方,我们是否就掌控定价权呢?
中国的稀土储量和产量都是全球第一,然而不是我们掌握定价权;
全球丝绸产量的70%在中国,而且中国丝绸的70%用于出口,应该说,中国是世界丝绸行业毋庸置疑的老大,可是作为最大的供应者,我们依然没有定价权。
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成为中国这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中国也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
从铁矿石、石油到稀土,在全球“定价权”方面,中国最失败的不仅是在对原材料有着绝对需求时,我们没有定价权,甚至于在中国垄断的部分上游资源领域,我们仍没有定价权。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多年来受制于三大矿山,不得不为铁矿石价格的连年飙涨买单。统计显示,中国2009年占全国总产量80%的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10%左右,利润却同比下降31.43%,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46%。而国际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公司依赖铁矿石涨价,仅2009年下半年就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近90%,但这些稀有资源却连年低价出口,卖出的“泥巴”价从没有体现出中国应有的主导,反而因为恶意竞争互相压价。
2010年10月“加钾收购局”尘埃落定,必和必拓铩羽而归;加钾股价暴涨,获得充裕资金;中化收获了一份长达三年的钾肥进口协议,但这份中化与加钾签订的三年315万吨的合同,其三年进口价格分别为每吨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而中化与白俄罗斯钾肥联合体签订的2010年年度协议价是350美元。
当所有人都在为加钾最终能否落入必和必拓之手而担忧时,加钾却通过中化将一批高价的钾肥“倾销”到了中国。
从进口到出口,从石油、铁矿石、稀土到玉米、棉花、大豆,再到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中国缺乏国际贸易定价权的现象极为广泛,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
这让商务部也不得不直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截至2010年,仅中国的2
500多所大学中,就有80%订购了爱思唯尔数据库,每年高校组团购买爱思唯尔产品的经费达2
600万美元,而中国科学院系统每年购买爱思唯尔产品的经费为600多万美元。这几乎是这两个系统外刊订阅经费的40%~60%。爱思唯尔却在2007年平均提价16%的情况下继续在2010年高喊涨价18%。这一持续的涨价已经超过各高校的忍耐限度,但是爱思唯尔依然有底气坚持自己的定价。
……
以上最终形成了中国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上的怪现象,就是所谓的做买方时“越贵越买”、“越买越贵”,做卖方时“越卖越贱”、“越贱越卖”。按理说,大买主或大卖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价格走势,但中国却没有那么幸运,如果那叫作幸运的话。
鉴于上述怪现象,本书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了探讨,针对不同商品类别独立成章深入分析,找出了相应的具体原因,提出了长期对策,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简述了化危机为转机的观点。
总的来说,“定价权”的取得会比较艰苦和漫长,涉及国际货币体系、政府作用、经济贸易、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领域,它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定价权”往往与国际货币体系关系很大,价格是以某种国际货币为准来定的,所以要取得“定价权”,人民币就得加快成为国际货币。而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为此提供了条件,当前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当然,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也在努力推动中,本书具体章节中将不作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