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前,一则关于部分学者发起针对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抵制行动,认为爱思唯尔在网络期刊收费涉嫌利用垄断地位恶意抬高收费标准的报道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世界各地已有近4000名学者和研究者在www.thecostofknowledge.com网站的请愿书上签名支持抵制行动。请愿书认为,爱思唯尔对期刊的收费“过于高昂”,并且采用捆绑销售的方式“强迫图书馆订阅许多他们不需要的刊物”。请愿书还指控爱思唯尔支持类似SOPA、PIPA、“研究著作法案”(Research
Works
Act)这样的“限制免费信息交流”的议案。
这是一个典型的定价权问题。其中的来龙去脉,不熟悉的人可能难以立即理清,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价权博弈:中国企业的路在何方》的出版正是恰逢其时。这本书集媒体的沉痛报道,官方的无奈表态和学者的深刻分析为一体,试图全面解读中国定价权之痛的由来和解决方法。
在《定价权博弈:中国企业的路在何方》这本书中,作者尝试摆脱枯燥的学术探讨,而是采用人们熟悉的案例来解读这一深奥的问题。于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定价权博弈》这本书中汇集。原油,中国作为全球石油行业最大的进口国,却在原油的国际贸易中面临着“逢高多买,逢低观望”的窘迫。稀土,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它的价格却贱卖如土。铁矿石、大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却在价格上毫无发言权,只能任人宰割。丝绸,是中国的元素与象征,然而我们却游离在丝绸定价权的边缘。爱思维尔,中国高校面对爱思维尔的垄断和霸道,更多的只是忍气吞声。钾肥,中国作为钾肥的进口大国之一,在钾肥的价格谈判中节节败退,导致定价权旁落……从案例中,我们发现中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地位是如此之重要,但缘何总是无法拥有定价权呢?其中不乏外部原因,然而作者更多的是启发我们关注内部原因,政府和企业在中国与世界的定价权之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以及企业的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良性竞争两者缺一不可。针对每一个案例,作者都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建议。
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方式,细腻生动的手笔来解读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定价权之争的困境和出路。读《定价权博弈:中国企业的路在何方》,其警示和启迪作用远远在于其学术价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