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城管出书 化解公众误解
2012-01-12   作者:谢正宜  来源:新闻晚报
 
【字号

  北京图书订货会昨天(1月11日)闭幕,期间,一本《城管来了》意外大热,这本“开草根纪实体先河”的“无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备受民众诟病的城管群体的形象,被出版方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定义为 “从愤怒的口水中打捞中国城管”。
  书的作者,是85后的北京底层小城管宋志刚,长得挺帅,资深网虫,曾经愤青,说话挺贫,心眼不坏——人称“酱油哥”。

  【当城管】超市买菜都被冤


《城管来了》
作者:
随风打酱油
出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宋志刚网名“随风打酱油”,警校毕业后一心想只要混上公务员,就是扫厕所都干,结果费了老大劲如了愿,却发现,这个公务员竟然是城管——当时梦想是“成为一个流氓艺术家,背个破包四处逮姑娘,喷晕了弄走”的他,“特恨城管把人家摊子收了”。
  宋志刚所在的分队,是北京城管执法局海淀分队,这个分队还有另一个名字“志强分队”,意在纪念2006年于执法时,被小贩崔英杰用刀刺死的城管李志强。真正穿上城管的制服,他才感觉到,周围的人对这个职业的敌意,同学聚会时,他老被人开涮、挤兑:“是不是没收的烤地瓜全拿你们家去了? ”还有一次,宋志刚拎着刚买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一看,打趣道:“又扣啦?”“超市买的,您看标签还在呢!”更有大学生来队里发关于城管的调查问卷,上来就问被调查城管队员的文化程度,一共四个选项:“小学、中学、大专、没文化。 ”
  这样的话,无论对方是真心也好,玩笑也罢,都说明大家对城管有误解。“这正是我开始在网上发帖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城管工作的真相。 ”

  【揭真相】艾滋病人卖菠萝

  “无照小贩的肮脏完全不是你能想象的,本身是肝炎患者、携带者的很普遍,最夸张的是一个艾滋病患者,卖盐水菠萝的,手上被菠萝扎得全是血口子,可还是很‘敬业’地往盐水里泡菠萝,过路人完全不知情,买的人还挺多。”宋志刚说,他站在路口数,亲眼看见卖菠萝的10分钟卖了六七个,那一刻让他特别震惊,“好多小商贩的秤都是缺斤少两的,看着有一斤,实际上只有八两,有些甚至只有半斤。烤白薯用的桶好多都是废弃的油桶,装过化工用品。 ”揭秘小商贩,宋志刚只是为了给大家的健康提个醒。
  当城管也让宋志刚见到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有的摊主,一家好几口人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破屋里。 “如果不是当城管,我只是在走过路边摊时,想哪串麻辣烫最好吃……”他感叹,“也有人要我帮他们解决工作,但常常不成功。因为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只能从事保洁、保安这一类的工作。这些体力活,有的人身体不好干不了;有的人不愿意吃这个苦,还有人嫌挣得少。 ”更多摊贩把宋志刚当成了朋友,他也意识到,流动摊贩是市民对便利生活的需要,虽然他们也给市民带来麻烦:“我给你们支个招啊:卖创意玩具其实挺挣钱;汽车后备箱是存放货品的好地方……”而对真正家庭困难的商贩,宋志刚会带着来采访自己的记者去探望他们,希望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平常心】走红也没加工资

  无意之中,宋志刚成为了扭转城管舆论的关键性人物,让北京市城管局负责舆情监测的工作人员惊喜的是,他在《城管来了》里说的“大实话”,已然慢慢扭转了民众对城管集体形象的评价,以往再密集、正面的新闻宣传,似乎也不如这本书来得给力。
  但当被问及出名后是否更受领导重视,有没有加薪时,宋志刚坦言“没有”:“刚开始媒体到队里采访时,领导还很重视,让大家打扫卫生,还有些担心报负面的新闻。后来也就渐渐习惯了。无照摊贩也不会因为这本书更配合你的工作——他们忙着摆地摊呢。但也有年轻一点的小贩知道有城管出书了这回事。有天,就有小贩跟我说:‘听说你们那儿出书啦? ’我跟他说:‘你赶紧回家买本书看看去吧。别摆了。 ’”
  倒是网民的理解与支持成了宋志刚最大的收获,3年前发帖至今,点击过40万,回复上万,越来越多网友开始理解了城管群体——“看来也有好城管”,“城管的工作确实挺难干的”,“我们这儿的大排档没人管,你能不能联系来管管啊? ”

  【冷思索】抛开权威看真实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这十来年里,“城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很难用正面词汇来形容,而是与无数次的暴力执法报道、人们在网络论坛上的谩骂相连接的,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宋志刚和他的《城管来了》,带来的是来自这个草根群体的真实声音,抛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规定和权威,剥去生硬的行政管理外衣,这些在最基层负责执法和管理的人们,正在为城市生活作出最真实的贡献——这却是人们在指责抱怨城管管理执法的时候常常忽略的。
  与此同时,网络和微博的出现营造了“自媒体时代”,这是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传播者。宋志刚从一个网络草根对特定职业的纪实性记录,加入颇具个性的评论与建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城市管理这一职业、共同探讨城市发展管理方法的平台。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政策法规的制定中,但是这种积极的参与和舆论监督是有益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约束缺位 2010-11-16
· “城管成公安”暴露怎样思维 2010-07-2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