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国)光芒照耀一切的时代
2011-12-26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曾经的西方,拥有一切:财富、政治智慧和军事力量。它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也有能力到达目的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将这种优势保持了500年。不过,到了20世纪后半期,续写这个神话的是美国。
  无论是从诺曼底登陆开始,还是从广岛核弹爆炸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号令全球的指挥棒就从大不列颠帝国的手里传递到美国手中(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的)。尽管冷战持续了近50年,美国还是稳稳占据最重要的战略位置,统领全球50年,直到进入21世纪。
  当然,二战前,美国还没有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193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值比1929年时的最高值的20%还要低,而失业率也飙升到25%)和一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尽管没能结束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但是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在试图重建美国的资本主义体系,并且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核心内容是,美国政府仍然支持自由市场,不过,政府开始发挥作用:协调、监管和引导迷茫的经济形势,引导私人企业、管理大企业。这些措施都使得美国政府有能力在大萧条时掌控局面,摆脱对西欧国家的依赖。
  这样,尽管仍有不完善之处,到二战爆发的时候,美国已经在工业、军事以及制造部门展现出强大的经济优势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二战不仅仅具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必然性,也是一个经济机遇,而美国已经做好准备来应对了。
  例如,罗斯福1941年签署的《租借法案》规定在必要时将向盟国售卖、交换、租赁或者借出任何防卫物资。在这个计划中,从1941年到1945年,有价值50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700亿美元)的武器通过航运送往被围困的盟军手里,这些武器包括战舰、枪支、鱼雷船、潜水艇,甚至还有战靴。在实施《租借法案》之后,欧洲许多国家都成了美国的债务国(50年后,2006年的最后一天,英国向美国支付了高达8,383万美元的租借贷款)。二战之后的5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到顶峰,它成功地向欧洲卖出了大量的武器和战争物资,并且使这些国家都成了它的债务国。正是因为《租借法案》,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制造大国(当然,马歇尔计划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美国的这种举动是经济智慧指导下的政治行为。大量制造出来运往国外的战争物资绝不仅仅是一种援助盟国的政治行为,还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实际上,这种"伟大的美国发明"还在持续地发挥影响。正是整个世界对物资的需求,使美国摆脱经济低迷,成为庞大的世界制造工厂。
  到1944年底,美国国内劳动力的失业率已经降至1.5%,--这是历史上的最低水平(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有1500万的美国人失业,占国内劳动力的1/4)。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886亿美元上升到1944年的1350亿美元,以每年8.8%的速度增长。这些都是制造业带来的美景,而且科技也得到迅猛发展。而此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还狼藉一片:日本穷困潦倒、欧洲破产了,连大英帝国都不名一文,美国成了当之无愧的经济强国。
  对于美国来说,唯一遭受损失的是人口,不过比起其他参战国而言只是一个很少的数目。二战中共有7,200万人失去生命,其中美国人失去了416,800人,占美国人口的0.32%。然而,美国却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成功,可以这样说,美国在二战中大获全胜。
  二战使美国一夜暴富。历史学家阿兰·米尔沃德这样写道:"比起1941年,1945年的美国显示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到1945年时,美国建立的经济基础,为在之后的25年里称雄世界提供了保障……(这)也许是二战带来的最有影响力的结果。"
  一直到5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在为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战后重建提供资金,同时确立了自身作为文化价值和科技知识的重要输出国身份。美国的世纪即将到来,事实的确如此。
  美国不仅没有遭受战争的伤害(节约了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赢得了战争,它对盟国的资助和马歇尔计划(时至今日,美国总共向欧洲提供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资助)的制订都展示了美国巨大的经济能量。
  克里斯托弗·塔萨瓦这样写道:"……战争时期的工业扩张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的领导人决心使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中心。"尽管冷战持续了近50年,这种战略最终还是得以实现。几乎没有损失,神奇地暴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美国相比,世界是美国的。
  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进步,这种勇气、这种自信以及这种精力渗入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中,并在接下来的50年代和60年代充分展现了出来。在政治上表现为社会意识的觉醒和民权运动的兴起;在文化上,音乐、文学以及美术蓬勃发展;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革新成果是将人送上了月球并推进了原子弹的进一步研究。
  曼哈顿工程的成功和核武器竞赛中的优势都在向世人宣布:美国的科学技术在西方世界遥遥领先。从1950年到1960年,美国的出口贸易额从9.993亿美元上升到19.626亿美元,出口的增长有赖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的增长,而美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0年的580亿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1040亿美元。
  50年代以后的30年里,美国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从庞大的工业集团,如通用、福特、美孚石油、IBM、联合果品公司、陶氏化学,到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和以摩城唱片公司为代表的音乐商业,都是美国精神在国内外强大影响力的表现。然而,它的影响绝非只停留在商业领域。
  通过1961年建立的"和平部队",美国开始确立自身的道德权威,向全世界的异文化领域输送年轻人来传播美国的价值观。"通过和平部队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和友谊,为了能对接收国和地区有益,美国把受过训练的年轻人送到国外提供志愿服务,有时在艰苦的条件下,给当地的人们提供各种培训,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需求。"当然,美国绝不仅仅只通过和平部队来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美国对朝鲜和越南发动的战争给美国的道德涂上了污点。美国越来越胆大妄为,不过,他在国际世界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却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这个时代属于被美国记者汤姆·布罗考称为"最伟大的一代"的那些人,他们从二战战场上归来,将美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在此后的五十年里依然保持这种辉煌--美国就是财富、权力和优越文化的代名词,他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西方的其他国家都绕着美国转,他们被美国的力量和辉煌吸引住了--美国就是太阳。
  无论是好时光,还是坏时光,美国都经受住了考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价格上涨,到80年代的债务负担和华尔街危机,甚至是90年代共产主义的垮台导致的世界经济紊乱都没能撼动美国的根基。美国通过自己的军事实力,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助推下的工业能量,以及文化霸权,给那个时代打上了"美国制造"的烙印。
  然而,时至今日,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西方国家正面临深重的金融灾难,人口老化,资源匮乏,政治不得人心,他们从未想过会有今天的状况。尽管以往也遇到各种危机,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储蓄借贷危机,但是这次金融风暴和美国一贯实行的经济政策却表明,美国对于西方世界的吸引力在快速减弱。美国的金融开始委靡,经济体系不堪一击,就像坏死的血液一样,感染到西方其他国家。尽管如此,仍然有理由相信,未来若干年中,就"西方世界"而言,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比欧洲诸国强些。然而,相对于许多"新兴暴发户"而言,呈现着下降趋势的经济增长,正是西方沦落(包括美国)的一种表现。
  在经济学看来,是哪些因素带动了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支柱
  关于工业化的西方似乎不可避免的经济衰退(尤其是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以中国为首)已经有太多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集中在帝国主义的历史模式以及战略和军事的方面。然而,经典的经济发展理论也为这一讨论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视角,它揭示了西方国家是如何持续地不当地配置了各种能够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繁荣的关键因素而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非常有趣,不过本书限于篇幅,不能详细讨论,这个理论近期在经济学文献中的化身始于哈罗德·多马的构想,他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变量--资本的一次函数。
  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的教授罗伯特·索洛在这个单一投入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变量--劳动力,他认为,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也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由于"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索洛在198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很长一段时期,索罗模型--资本和劳动力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然而,奇怪的是,当这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运用到实际中的时候,却发现它只能解释一国经济状况的40%。这个模型中缺少了一个因素,而且还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这个当时未被发现的因素叫做全要素生产率,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主要包括了技术发展以及不能被资本和劳动力涵盖的其他因素,比如文化和制度。这样,经济发展理论就确定了三个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这三者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活塞。合理配置这三种要素,就能产生无限的经济能量。
  恐怕没有比美国在1969年7月实现人类登月这件事更能显示这三者结合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自从1961年肯尼迪总统向苏联提出了挑战,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就实现了人类登月,这是何等的壮举!由于受到苏联似乎更先进的太空技术的刺激--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年),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莱卡狗(1957年),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1961年),肯尼迪的一番话道出了时代精神:"我们选在这个十年里登月,以及所做的其他事情,不是因为容易做,而是因为难做。"
  阿波罗计划的历史、人物,以及这种冒险精神,是美国(以及世界)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刻之一。 同时,它也是资本、人力和技术结合的绝佳范例,每一种要素都各尽其用,完美结合在一起。美国既有资本也有人力,最重要的是,他还拥有技术,事实和数字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关于资本,阿波罗工程的成本是个天文数字。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年度预算从1960年的5亿美元飙升到1965年的65亿美元--占当时联邦年度预算的5.3%(今天联邦年度预算的5%大约是1,250亿美元)。顺便提及,越南战争估计花费1,110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6,860亿美元)。总共算下来,阿波罗工程的最终成本大约相当于1969年货币的200亿到25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2005年的1,350亿美元)。
  资金只是其中一项挑战,要实现登月的伟大目标,美国还必需具备另外两个重要条件:人力和技术。幸运的是,美国全都有。
  为了保障阿波罗计划的实施,美国航天局招募了一支庞大的科研队伍,航天局的工作人员从1960年的10000人增加到1966年的36000人。除此之外,太空计划还需要成千上万的外围科技人员,从1960年到1965年,为这项工程工作的人员增加了十倍还多--从36000人到376000人!这里的重点不在于太空计划需要如此之多的人力,而是美国确实拥有这么多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么多人才,他们就培养出来。私企、科研单位和大学为阿波罗计划提供了大部分人才,正是庞大的人才队伍才能够创造出高端技术从而将美国送往太空竞赛的前列,也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往月球--这一壮举经常被引用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成就。
  阿波罗工程的技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近世界1/5的人口在观看人类首次登月直播、感慨这种伟大的奇观时,也一定会为这种奇观背后的技术成就感叹不已。登月的奇思妙想,是在经历了十年的反复试验、测试以及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从能够将汽车发送到太空的巨型土星号火箭,到能够承载两个150磅重的成年人的登月舱,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各种零部件,每一个组件都必须经过研究、设计、制造和测试,阿波罗组件的庞大和复杂令人难以想象。
  然而,还远远不止这些。阿波罗计划还激发了一系列有关火箭和太空飞行器的外围技术领域,比如航空电子设备、电信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工程学,统计学,土木、机械和电气工程领域。这就是思想的力量!阿波罗计划的直接技术之外的溢出效应 才是科技发展的真正成果,因为一旦技术被研究出来,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技术应用的边际成本为零。
  登月的想法每个国家都有,但唯有美国有能力实现,他拥有资本、人力和技术,来计划、执行和实现登月。俄国在太空竞赛的初期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难以与美国抗衡。
  美国要实现登月的雄心壮志,这三种要素缺一不可,只要这三种要素配置恰当,就能变不可能为现实,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此,而如果不能恰当配置这三种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不仅可能而且确实会加速下滑。
  到此,已经很清楚了,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说明,美国的公共政策就是因为弱化了这三种要素,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采用良好的经济政策,美国的经济就不仅会下滑,而且会一落千丈。
  以下各章就将叙述这三种要素分别和综合起来怎样导致了西方经济的滑坡,在分析这三个要素的时候,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它们的数量和质量。要想切中要害,就不能只考虑这三者的数量,它们的相对质量也在决定经济的成败方面发挥了同等的作用,它们的质量包括:资本的配置方式、劳动力的潜能和技术的性质。
  在最早考虑经济增长问题的时候,人们就认为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书从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开始讨论似乎比较合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北京"文津读书沙龙"走进4号线 2011-11-30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