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不去,且看陈士骏自传
2011-11-30   作者:杨吉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拿到陈士骏的自传,老实讲,真有点搞不懂为啥国内出版方要给它取一个很俗、很“暴利”的名字——《20个月赚130亿》。对很多人而言,别说20个月,就是20年,200年,都不一定能赚得到13亿,这样的奇迹,往往也只有发生在互联网、高科技。
    没错,陈士骏就是其中一位大名鼎鼎的IT英雄、新富传奇。之前他出生台湾,儿时举家迁移至美国,接受正统的美式教育,然后就读伊利诺伊大学的经历可以忽略不计;哪怕他临毕业前几个月放弃学位,加入Paypal创业团队,年纪轻轻赚到百万,接着因公司被eBay收购,不适应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毅然决然离职,这些也可以只字不提。重要的是,他从eBay离开后,与伙伴查德?赫利创办了全新理念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是年2005,那是一个春天。
    然而很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网站,即便听说,也不一定上的去。个中原因,你懂的,其实毋需多说。简单介绍几句,YouTube的出现是现象级的,在它之前,人们并没有多少网上发布和分享视频的渠道;它一下子激发了网友们上传视频、分享视频的欲望与潜能;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播范式,属于典型的web2.0应用;还有,以它为模板的视频网站,包括国内有名的土豆、优酷、酷六、56网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相继开创了“视频传播”、“视频社交”、“视频营销”等一系列崭新的互联网生活方式。所以,说到这里,如果你应该对YouTube有所了解,再不然,总之记住一句话,20个月后(2006年11月)它被卖了个高价,16.5亿美元卖给Google,折合人民币130亿。现在,知道为啥叫“20个月赚130亿”了吧?
    看整本陈士骏自传,文字平平淡淡,叙述平铺直叙,而内容侧重他在硅谷的创业经历。若谈得上有印象的,便是他凭直觉、追随内心的行事方式(风格)。如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我截止目前的人生经历中(决定创办YouTube之前),作所有重大决定都要不了三天,决定辍学,用了15分钟;决定买房,用了一天;决定要娶一个女孩子,用了三天……”你可以说,这样做太过草率,实在鲁莽,但这就是陈士骏,他做了,并且成功了,事后诸葛亮的说法,这或许就是成功之道。
    但不可否认,陈士骏有其天才一面,他早早地表现出了计算机编程上的天赋。这一点,在阅读其自传时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另外,还有一些成功的偶然因素,就连陈士骏本人也毫不否认。他在书中曾这么总结“三个幸运”:第一,宽带技术的发展;第二,Flash应用技术的提高;第三,大众录音录像的普及。就像看其他成功人士的传记,在学习与品鉴的时候,务必得记住一句话“成功不可以复制,失败尽可能避免”。
    当然,陈士骏在经营YouTube的过程中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例如:拥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至关重要;创业最关键的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创业绝不是第一个点子就能挖到金矿,YouTube也是在尝试了社区等多种模式不成功后,才找到了真正的用户需求;做产品时要有爱,也要充满对技术创新的激情;创业时精干的小团队往往可以抵上大公司的大团队;核心团队的成员之间要避免日后陷入内耗和纷争,需要从治理机构上确保股权清晰、利益关系明确……
    至于被Google收购之后,陈士骏没过多久再一次选择离开,很多人会解读为是否又融入不了大公司的管理风格,或者,陈士骏就是一个把公司当猪来养的人,肥了卖个好价钱。其实不然,他曾如此解释不继续留在YouTube的原因:“每次看到YouTube的名字在广告上、在报纸上出现,我都感觉它不再是我的了,就好像发明照相机的人,当他每一次看到照片,都不会想到这个事情跟他有关系,因为照片上展示的是别人的生活。”所以在事业本该如日中天之际,他急流勇退,选择告别,然后下重新创业,为此,他甚至拒绝的是Google方面高达1000万美金的积极挽留。也只能这么看待了——陈士骏是那类异人,天生就有创业的基因,一腔热情、满腹理想,他对创业有瘾头。
    如果对互联网业感兴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不过话说回来,在中国的语境下,该书的出版会是一个绝佳的讽喻:书进得来,网上不去。若干年后,也许有人会说,切,这个网站算什么,还不是抄袭优酷、土豆、酷六的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