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成长的烦恼
2011-11-28   作者:张媛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者:郑永年
    他们为何用怪异的眼光看待中国崛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世界对中国崛起却总是保持着一种戒备甚至恐惧态度,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乃至近期的“G2”等论调来夸大中国发展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这对民族自豪感强烈的国人来说可谓苦乐参半。“以前我们穷的时候,你们看不起我们,现在我们不差钱了,你们看我们的眼光咋还是那么怪异呢?当年美国崛起的时候你们都高高兴兴地跟到老美屁股后面,唯其马首是瞻,现在我们也强大了,为啥就得到这种待遇呢?”
    人的成长自然有烦恼,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分析客观环境的形势变化,并且从行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才是成熟的标志。同样,国家崛起必然有代价,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中国应该如何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相应调整内外政策,已是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中国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崛起?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郑永年的著作《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一书,以一个外围观察者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书中收集了郑永年近十年来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论文和演讲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肯定了中国坚持的“韬光养晦”“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同时就一些中国外交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需要确立与时俱进的外交战略
    郑永年认为,中国应该将国际关系的重点放在亚洲,在继续与非洲和拉美推行“资源外交”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在亚洲有所作为。很多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在亚洲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中国如果要打破美国的“围堵中国”同盟,就要重新考量自己在亚洲的定位。如果被动等待,就会让美国占领先机,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国。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需要确立与时俱进的总体外交战略。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从来不采取主动,所有的外交动作都只是反应性的,哪里着火就赶向哪里,在大多数场合,都是中国政府调整外交来迎合他国的需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具体问题的反应替代了对长远外交战略的追求。比如,主导中美关系变化的一直是美国,中国总是处于被动,只能做出救火式的反应。而没有长期的外交战略,对具体外交问题的处理往往失去方向,这使得中国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很难得到应当得到的国际空间,严重遏制了自身发展。

    中国需要重视软力量建设
    郑永年认为,中国需要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是软力量的建设。一个大国在国际上的力量包括硬力量,诸如军事、技术和经济力量,也包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软力量,中国软力量方面的不足显而易见。事实上,中国目前主要的力量体现在经济方面,其他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尤其在价值观方面,价值观是获得国际认同的重要因素,中国一方面不能创造出让国际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拒绝接受国际上认同的价值观,国际影响力就会受到诸多制约。 
    要打破这种局面,中国需要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然而中国经济的崛起既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更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在加速消失,被商业文化取代。中国现在只有增长的文化,缺乏社会公平的文化。文化崛起是外部世界认同中国的重要因素,并不亚于经济上的崛起,目标是软化对财富和力量的追求,也是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拥有软力量的标志。经济崛起必须具有文化内涵,否则就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必然会产生冲突。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改革举步维艰,面临重重挑战。这都限制了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确实如郑永年在书中所说,中国只有实现了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全面崛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崛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确定性的大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所信赖,而非恐惧和疏离。中国要重新塑造与世界的关系,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