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罗伟林 |
拉美和非洲诸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国家。即以巴西为例,人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伟大神奇的足球王国,除此之外,可能还会对亚马逊雨林、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有些印象。巴西与中俄印被高盛策划并称为“金砖四国”,很多人认为这不过只是个生造的概念。
不了解甚至轻视巴西的,还不止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一些教材书也将巴西的首都写成布宜诺斯艾利斯,许多人分不清阿根廷跟巴西的区别,称巴西是西班牙语国家。1982年,美国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访问巴西,这本是巴西政界、学界、民间翘首以盼,期待从美国领导人口中获得巴西大国评价的一次访问,但里根在巴西国宴上却举杯向“玻利维亚人民”致敬。
渴望被尊重的巴西人
正因为不被看重,不同意自己的国家被世人扭曲为足球和桑巴之国、沙滩上遍布比基尼美女的印象,巴西人格外看重外部世界对自己国家的尊重和承认。巴西文学史上有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尼尔松·罗德里格斯就曾感叹,巴西人遭受着“杂种狗情结”,意思是说,巴西人像无人关爱的杂种狗一样,只能翻遍垃圾桶去找其他狗都不要的残羹剩饭。尼尔松·罗德里格斯说,巴西人备受自卑感的折磨,抑制了他们基于互相尊重和平等与外界打交道的能力。
基于此,巴西成为了继日本、韩国、中国之后,寄望于申办世界性大型体育赛事来改变形象的又一个典型国家。当这个赤道之南最大国家、世界第五大国成功夺得足球世界杯和夏季奥运会举办权后,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沸腾,不少老百姓都认为,巴西人增强自尊、获得进步的机会来了。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尚在持续中的时候,巴西慷慨购买了10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债券,并由此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债权国。此举在巴西国内获得的评价与同样持有美国主要债权的其他几个国家完全不同,巴西老百姓感到幸福光荣,时任巴西总统卢拉认为自己将“作为一名借几个雷亚尔给IMF的总统而被载入史册”——这种可能会令中国人感到无法理解的反应,有其历史渊源。巴西建国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扮演着经济危机出现后受助者的角色,为度过危机常常不得不派出政府高官赴华盛顿谦卑地请求财政援助。
巴西经济奇迹的由来
从美国“拉美后院”中的小“跟班”角色,到近几年来频频以大国姿态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从美国的援助国到债权国,巴西实现这样的变化,首先得益于其国土上蕴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矿藏(石油、天然气、铀矿、铁矿等,还有发达的甘蔗乙醇产业)。不惟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就连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大国也开始对巴西产生供应依赖。
当然,巴西与中东产油国还是有着本质不同。巴西不仅像后者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而且也出口飞机和汽车。曾驻巴西14年、先后担任美国《新闻周刊》和《纽约时报》驻巴西记者的罗伟林,在其所著的《赤道之南:巴西的新兴与光芒》一书中甚至认为,按人均GDP和制度优势衡量,巴西启动现代化进程时的发展水平高于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巨人。巴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八,还是当今世界上经济结构最平衡、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既是“工业巨人”,也是“农业超人”——这正是中国、印度乃至美国无法企及的发展优势。
罗伟林介绍指出,巴西发展天翻地覆式的转变,得益于近20年来巴西政府稳定延续并日益深化的市场友好型政策;与之同时,巴西并不盲目信仰美国式资本主义模式,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主要政党都认可国家具有重大作用的观念,认为政府有必要积极指导经济政策——但与日本、中国又有所不同的是,巴西朝野各方认定的政府角色,仅仅是监管和指导,而非直接介入市场。
巴西相对于中印美等其他大国另一大发展优势在于,早在1975年,巴西就开始倾政府之力发展乙醇等绿色能源产业,而今巴西人、巴西企业均习惯了能源混用甚至只用绿色能源。30多年前,巴西的石油、天然气产业还不发达,化石能源产品还只能从中东进口,因此深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执政的军政府不得不致力于减少对外国能源资源的依赖,并重发展核能和甘蔗乙醇等替代能源,为之连年投入巨资。经几十年发展,在巴西销售的汽车有75%都安装了弹性燃料引擎,可以混用石油产品和乙醇。为进一步提升乙醇产能、加大产品出口,巴西政府近年来致力于资助指导科研机构以转基因改造的方式,提高甘蔗产量。
“不靠谱”国家的种族主义
当代巴西人的脆弱自尊,与讹传的一句名人名言有关。1960年代,巴西和法国因近海捕鱼权争执不下,据说法国时任总统戴高乐一怒之下抱怨说,“巴西是一个不靠谱的国家”。也有人说,这句话纯属讹传,是巴西驻法一位记者误解所致。但“巴西是一个不靠谱的国家”这句话伤人太深,成为了巴西政坛上一条永久性的标语,融入了巴西的政治传说。罗伟林介绍说,直至今天,每当巴西在其他更有权势或声望更高的人面前感到自己无足轻重,政要就会翻出这句话;每当巴西各界精英在国际上暴露出举止荒唐或轻浮时,“不靠谱的国家”批评也会在巴西国内重新泛起。
巴西名流时常在“外人”面前丢丑,这大概也算“不靠谱”,但仅仅根据这一条就认定国家不靠谱,仍缺乏说服力。《赤道之南:巴西的新兴与光芒》为了充分印证巴西人对国家、民族形象的复杂判断,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说这个国家的种族民族特点,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痼疾。
众所周知,巴西足球运动员擅长假动作带球或盘球,还能极其灵敏第摆动臀和腰,以快速晃过对手。在巴西葡语话语体系中,“盘球”(dribbling)、“腰部戏法”也指代巴西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窍门儿”,即将成文规则弃之不用,以人情勾兑乃至贿赂摆平问题的方法。巴西看似顺利的现代化,也是“窍门儿”盛行的社会潜规则,与新式的、要求公正无私的行事风格之间矛盾凸显的过程,就目前看起来,仍是前一方面压倒后一方面,许多巴西人习惯藐视规则,不排队、不遵守红绿灯规定、肆意违反社会礼仪。
罗伟林指出,巴西人至今无法摒弃“窍门儿”法则,反映出这个国家仍然存在等级结构稳固的社会体系。在巴西,人人都知道哪些群体比其他群体享有优先和特权:富人优先于穷人,白人优先于黑人,男人优先于女人。这种阶层划分导致巴西民众在价值观和行为上出现诸多扭曲现象,阶层地位优越的人往往刻意表现身份特殊性,以这方面的炫耀为荣。
巴西尽管存在种族主义,却与美国和南非的同类问题有更为特殊的表现。巴西的白人、黑人甚至黄种人都几乎是混血儿,具体到某一个人、某一些人身上无非是哪一种肤色表现更为突出,混血来源主体更为明显罢了。在巴西,尽管白人(包括白人血统占主体的混血儿)有优越感和身份优先,但他们秉承的种族主义却不影响他们与黑人交往、一起工作、接纳黑人文化。白人的种族主义甚至表现为。白人精英希望推动巴西人血统的混血化,以“漂白”占人口多数的黑人。
可以说,“巴西的种族主义从来没有被制度化”,也不像民权运动之前的美国建立了“任何法律正式规定”,而只是社会潜规则。巴西媒体大多数都反对任何形式的、建立在种族基础上的平权行动,热衷于报道试图钻制度空子(夸大自己的黑人血统来源比重,或混血儿冒充纯黑人,以获取庇护和其他任何形式的资助)。
潜规则化、普遍却松散的种族主义,一方面具有长期惯性,让黑人及黑人血统占主体比重的巴西人难以获得平等的公平机会,或多或少会付出代价,并将种族民族问题进一步与社会阶层发展差异牢固的连接起来,造成黑人=穷人=拖累巴西形象这样一个等式的事实存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各种族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造就了巴西多元而富有创造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