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通胀是财富再分配的游戏
2011-09-08   作者:谢蕤叶 吴曼玲  来源:《赢周刊》
 
【字号

  《涨价的世界》的作者张捷表示,通胀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游戏。滞涨是产能过剩与资源紧缺的产物,当生产力发展到产能过剩而全球经济制度又无法缓释这种过剩与实际需求不足的矛盾时,不能人为生产的资源成为稀缺物,成为通胀的发动机。通胀的核心,是资源的争夺与再分配。
  他认为,中国要避免通胀,就应该涨工资,而不是调利率。现在企业家大多靠着加大利息成本来化解压力,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靠增加工资人力成本来解决,这样对老百姓来说效果完全不同。

  中国通胀的根源是资源紧缺
  问:您认为中国的通胀根源来自哪里?
  张捷:
中国的通胀的根本起源就是资源紧缺。现在中国各个行业比较挣钱的都是在资源上挣钱,比如高房价就是土地资源的紧缺。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敞开来利用土地,因为中国要保持耕地红线。现在城市扩张能占到好的地基本上都是耕地,耕地不让占,所以城市应该基础建设更多,同时把楼建得更高。因为人口密度大,市政成本就大,得修地铁,得修高架桥,供水,供电,这一系列城市的建设成本就都起来了。这些都是对房价成本的支撑。

  问:按照您的理解,通胀的原因是资源紧缺,那为什么在普通民众层面上理解,很多人会认为是货币问题呢?
  张捷:
通胀有货币的影响。海外有大量货币印出来,资源紧缺就是资源数量跟货币数量脱节,有多少货币跟多少资源是不对等的。货币问题实际上改变了定价体系,老百姓觉得政府公布的CPI指数造假了。其实政府的数据是基本正确的,只是民众对于什么东西降价了没有关注,像电子产品,像汽车,很多商品的降价没有感觉到。有时候通胀的感觉跟市场的感觉有偏差,这种通胀实际上是一种滞涨。再往深处看,工资不太涨,中国什么产的东西不太涨,凡是能涨价的,都跟外来有关。像中美贸易,中国现在是顺差,但是美国卖给中国的电子产品也好,软件也好,过了三年,还值钱吗?它对社会总财富的贡献基本为零。但是中国卖给美国的资源产品,可能变得更贵,按原来的钱基本买不来了,它涨价涨得非常多。社会的总财富是货币多少的相加,不是GDP(的总和)。像外国卖给中国的铁矿石,价格涨了好几倍,背后(原因)是矿山价值涨了好多倍,美国钢材的社会保有量较多,这些保有量都要重新估值的。实际上与中国通胀相关的是经济总量的问题、财富总量的问题。

  问:为什么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一些周边国家没有明显感觉到通胀呢?有意思的是,你的这本书,书名是《涨价的世界》,而不是《涨价的中国》。
  张捷:
通胀是长期的,而且会延续。美国现在的CPI已经是3.6了,3是红线啊,环比增加是0.5%。为什么现在世界没有一起通胀呢?中国的粮食涨价了,原材料涨价了,加工费也涨价了,最后中国的工资也要涨。中国的涨工资不是一国买单,而是全球买单,中国防通胀也是为全球防通胀。

  问:你之前在演讲中说大国与小国应对通胀的办法是不同的,而且导致的后果也会完全不同,能解释一下吗?
  张捷:
大国的话,市场的需求跟供应量是可以比较的。通胀实际上是在划分全球的资源,欧洲的压力实际上是最大的,欧洲很多资源是被中国买过来的。

  问:现在政府管价限量的方式有用吗?你认可这种调控方式吗?
  张捷:
它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中国管制这个价格,受益的是全球。这种方式解一时之急可以,解决不了长期问题。很多时候,通胀前期会产生恐慌,会出现两种需要,一是恐慌性需求,一是投机性需求;反而使得供给从原来的很紧张变得更紧张,限制这些还是有需要的。

  通胀之下无完卵
  问:最近房地产限购令在二、三线城市大范围铺开,这项政策出台是否有现实的考量?手里有资金的人怎样才能跑赢通胀呢?
  张捷:
限购令实际上是解决目前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是对恐慌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做一定的限制。资金找不到保值的渠道,便涌向地产,地产供给又有限,供需矛盾又严峻,于是有一定的限制。
  在通胀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基本上都是要吃亏的,除非能当操盘人。要说不吃亏,就要超前,肯定有人能在其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现在的情况)对聪明人(来说)有很好的机会。在波动变化的市场中,财富按照人的能力也会有一个调整,跟自身的能力是绝对相关的。

  问:一般来说,聪明人会如何转移资产?
  张捷:
他们会认准什么是通胀的来源。如果资源是通胀的来源,那资源肯定是跑赢通胀的,但一般到了后期,资源的需求会急剧地下降,科技会跑赢通胀。每一次危机都是资源通胀来引爆,到后期时,囤积居奇的人会把资源放出来。前期是资源有机会,后期是新兴产业有机会。

  问:通胀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张捷:
从通胀到通缩是一个周期,肯定是要调整过来的。当年房价暴涨的时候,政府做了一次调整,造成工资涨了上来,后来资源又涨价,实际上抵消了工资涨价的水平,在没有那么多资源情况下,工资就得进一步上涨。

  问: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说,中国现在本应该达到人均收入15000美元,现在却只有4000美元。涨工资是不是对抗通胀的一个妙招呢?
  张捷:
我觉得涨工资是妙招。中国的粮食价格和东亚、日本、韩国的价格接轨以后,中国的人均收入就是在15000美元以上。而且未来10年,只要能把粮食价格、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接轨,只要不要出现工农业剪刀差,中国的人均收入也会增长两倍以上。现在劳动力价格的定价体系实际上是扭曲的,这种扭曲造成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物价的涨幅明显快于人均收入的涨幅。就像评价购买力,跟国外的交换,一方面是产品交换,一方面是劳动力价格的交换,国外1个劳动力的价格顶你100个,对中国来讲肯定是很吃亏的。

  问:香港很多年来都把公务员工资与通胀相挂钩,还有一些国家政府在通胀发生时期会采取增加退休工资的办法,这些经验对内地有借鉴意义吗?
  张捷:
现在内地公务员的最低工资已经跟通胀率挂钩了。对于中国来说,最多的是农民,中国60%的人口是农民。粮价上涨,对于香港,相当于付出多一些钱给内地或者粮食进口地。但对于内地,相当于国内财富再分配。中国工资涨了那么多,城市物价涨了那么多,粮价却多年不动。中国很多时候粮价是被西方压缩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西方给粮食的补贴是很秘密的。例如美国的休耕制,就可以保持土地肥度,地里长草还可以放牧,可这方法在中国行不通,因为中国没有空闲的土地。有句话说“中国用了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其实后半句大多数人不知晓,就是——“使用了35%的化肥”,意味着中国农田化肥的平均使用量是世界的七八倍,非常可怕,这样一算下来就知道中国是怎样的状态。实际上中国这么多外汇储备,可以把粮食价格炒高一点。

  问: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有两步棋要走:一步是先解决与美欧国家大面积的“顺差”问题,就是人民币要升值,一直要升值到美欧贸易总额的“顺差”、“逆差”相差不是很大;第二步是解决中国“市场化”的环境问题,即打破垄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捷:
垄断不是原因,如果不是垄断的话,价格会更高。例如如果是市场化电价的话,电价要涨很多。垄断一方面有可能造成价格定价的不合理,但另一方面垄断形成大规模的话,是有规模效益的。本来全国只需要一个移动通信网,现在造了三个,造价用了三倍,效率能提高三倍吗?这种造价最后一定是由民众来买单。况且垄断行业需要大资本,哪个民营资本能够接下这个盘,能做这么大吗?现在说的放开民营实际上是放开外资,因为(按照)WTO的国民待遇协定,民营可以做的外资也可以。现在中国很多行业,它只能是国家垄断,如果开放,我们民营资本没有那么大,只能开放给外资,而外资比国家资本还要强,那中国谈判的时候就没有优势了。

  问:回到通胀的话题,你是不是不太认可宏观调控,而比较认可微观调控呢?
  张捷:
对。宏观调控会造成流动性不均衡,流动性不均衡之下,微观调控会比宏观调控关键。其实社会是微观上极端地不均衡,富者太富,穷者太穷,所以调控政策一定要通过微观行业政策来解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