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夏之交,中国再次经历狂欢——世博会。
市场热气腾腾,世界各国蜂拥来到上海,把自己打扮成理想的模样,赞美各自的故乡和祖国,接受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不同语种的人们的注目礼。我们,是这场狂欢彬彬有礼的主人。
我们沉浸在一个又一个集体主义的幸福中。而这一切,源于我们的国家,经过漫长的沉睡,醒来,并以迅猛的速度奔跑。
一个经济学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家媒体询问尚在世的美国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问题是“75年后谁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回答“是美国”的稀稀拉拉,只有一两位以毋庸置疑的口气拥护美国在未来的强势。有一位称,如果俄罗斯进入欧盟,则是欧盟;若不是,则是美国。除此之外,有八九位以统一口径称,“是中国”。90多岁的科斯最为坚决——毫无疑问是中国。
没有哪届美国总统比奥巴马更能深切体会中国史无前例的强大气场。2010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他径直推门进入中国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基础四国”立场协调会,边走边喊,“总理先生,你准备好和我见面了吗?准备好了吗?”而媒体对此的理解是,“美国,你准备好和中国一起成为国际舞台上两个闪耀主角了吗?”
中国正以令人不可争议的速度崛起,不管我们对“崛起”这个不断被提及、不断被证明的词语有多少厌倦。但每每想起,“崛起”的欣喜以及油然而生的大国自豪感,还是会不经意地流露。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堪称千年变局的经济大时代,亲眼目睹用30年来造就沧海桑田的奇迹。我们又是迷茫的,大国在崛起,我们却难以找到与崛起相匹配的财富与精神坐标,我们生活在别处。当无数镁光灯以惯常的姿态扫向中国斗志昂扬的宏观脚步时,可以看到五光十色;而不经意扫向我们的“生存态势”时,细节反射出来的光线,却并不那么令人欢呼雀跃。
改革开放下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并不全是帕累托式的进步,甚至我们会有这样的无力感,成功的愈发成功,失败的似乎更加失败。我们在成功的大国与失败的自己之间纠结。
不经意间,落寞就轻轻挂到你的脸上。大国的自豪感,很容易遭到无情现实的颠覆。如果中国的复兴是天命,那大国经过层层流转,带给你的“气运”又是什么?
国富则民富,这个看起来顺理成章的愿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伸展拳脚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你的美好愿景只能被迫偏离原来的角度。相反,有的时候,你的愿景被一些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挫折感所击倒。
国家的GDP数字,几乎在每一个年底都会凯旋,但你的财富慢吞吞攀爬的速度,让你有了“祖国陌生人”的错觉。不是说机会俯拾皆是吗?为什么你的手臂那么长,轻而易举就碰到了天花板?
城市化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猛进,你在这场与现代化约会的狂欢中被推推搡搡,房价与高楼一起喧嚣,你不知道供房需求是不是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房子的故事正变相使你的财富土壤更加贫瘠。
教育,是的,教育是改变传承路线最有力的利刃,你下了一个时间久远但又兴致勃勃的赌注。你的愿景,你可望而不可即的机会,你的财富突围,统统被你装进一个硕大的口袋里,你不停地用金钱和时间增加砝码,以确保你的子女有足够的力量背起这个沉重又硕大的代际口袋。然而,赌注是脆弱的,其间剥夺子女快乐的过程以及事与愿违的结果,是让你难以承受之重。
……
衣食住行,一切与你的生存以及生活贴近得没有一丝缝隙。我们的物质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正表现出另一种形式的艰难。中国社会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却总是与生机勃勃若即若离。你曾经憧憬的幸福,放眼望去,并不是明晃晃的一片金黄,而是涂满了乱七八糟的色彩,其中的有些色彩让你黯然神伤。金钱,正慢慢成为这个社会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看起来坚韧无比,实际上它的脆弱超出我们的想象。受到超常的压力,它或许会断裂得更加容易。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变得不可捉摸?
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抱怨了,抱怨所有与他们或远或近的制度、政策乃至规则、秩序,认为理应属于他们的资源正在被某些人掠夺、竞争和垄断。为了财富、地位和名声,这些人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还有人用了“惨无人道”这样的形容词。还有不少人认定,规则与秩序的制定者,对于这样不公平的“马太效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因被生活绑架而不断焦虑和不满,谁又能绑架我们的生活?政策、制度与规则到底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既得利益者与政策制定者又存在什么样的博弈?我们怎样才不会被生活绑架?这些问题,有些有解,有些正走在由模糊变清晰的路上。
如果拿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一个绝对制度化了的庞大利益分配体系,可能会绝望。所幸,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像犬儒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所想象的那般糟糕。
毕竟,我们有信心和理由相信:光就是光,光同黑暗一样实在,暗示了未来良性变化的某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