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彼得·查普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1844年9月,22岁的德国移民亨利·雷曼抵达美国纽约的亚拉巴马,白手起家。当时的美国,各州都可以开设自己的银行,任意发行货币。不受发放信用约束的货币,自然很快泛滥,亚拉巴马的农民拒绝以现金计算货币。这成为了亨利·雷曼的创业机会,他把自己当做农民们的朋友,在各处以现金交易他的产品,但与农民交易时就以物易物,获得了农民的信任。《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一书作者、英国《金融时报》编辑彼得·查普曼意味深长的写道,“雷曼兄弟公司的业务正起源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亨利·雷曼的两个兄弟伊曼纽尔·雷曼和梅耶·雷曼随即移民到美国,公司名称正式改为“Lehman
Brothers”(雷曼兄弟)。亨利·雷曼死后,他的两个兄弟通过积极介入内战战后重建的财务代理等工作,一步步将经营业务转向更为接近银行的领域,并设法搞好与美国政界主要势力的关系。这种转向使得雷曼兄弟公司在后来成长为华尔街举足轻重的成员,公司高层、家族成员也各自选择加入民主党或共和党阵营,最大限度的保持公司(家族)对华尔街和华盛顿权力的持续掌控。雷曼兄弟家族成员先后在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重建时期(包括1929-1933年大萧条、其后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直接进入政界担当要职,分别辅佐民主党或共和党领袖执政。
1906年,雷曼兄弟公司转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证券发行公司,与高盛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两家公司合力推动过通用雪茄、西尔斯百货等上百家新公司上市,在业界积累了极高的声誉。颇为有趣的一个例子是,20世纪初美国零售业两大巨头梅西百货公司与金贝尔兄弟公司大打商业站、品牌战,却都将雷曼兄弟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雷曼兄弟公司曾长期致力于对美国公司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1950-196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进入由“贵族掌门人”鲍比·雷曼掌控下的黄金岁月,公司合伙人在泛美航空、联合果品、美国运通、盖蒂石油和通用汽车等100多知名企业的董事会任职,可以称之为“雷曼兄弟引领着美国大部分公司的发展航向”。而从19世纪末投资电动车辆、橡胶轮胎等新型技术应用产品的企业,到20世纪不同时期内对诸如电子管、有声电影、飞机等跨时代产品(服务)的直接支持,这家企业的所作所为都能被证明,在市场机制得以有效发挥的时代,资本有益于经济和社会进步、民众福祉的一面。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与之同步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美国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再是一家家族企业,鲍比·雷曼的去世在后来被证明不仅仅在于让公司合伙人没有了雷曼姓氏。彼得?查普曼指出,这家公司开始由目光短浅的人掌控,“令它不再是富有成效的企业,不再经营实实在在的物质商品,而是变得花言巧语、诡计多端,不在乎利用哪些资源谋取利润。”
1973年,曾担任尼克松政府商务部长的彼得·彼得森加入雷曼兄弟公司并随后成为最高领导者。这个此前从无投行经验的新舵手驱动开展了公司业务结构、激励政策等全方位改革,营收和利润此后多年一并攀升,使雷曼兄弟变成了投行明星。令人惊愕的是,彼得·彼得森重用的合伙人刘易斯·格鲁克斯曼逼走了前者(彼得·彼得森创业成立了黑石公司),彻底摒弃雷曼兄弟公司多年来的经营策略和风格,也赶走了前者手下的大批精英,业务迅速陷入窘境。几个月之后的1984年,雷曼兄弟公司被并购。
刘易斯·格鲁克斯曼的前任手下、高级交易员迪克·富尔德时隔十年(1994年)让雷曼兄弟公司重新独立,公司也由合伙制公司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迪克·富尔德是一个对自己的领导力、判断力有着不切实际自信的领导,1998年雷曼兄弟公司投资长期资本公司亏损10亿美元的教训,让他意识到大银行、投行“大而不能倒”的定律——对这条定律的迷信,使得雷曼兄弟公司非但没有从1998年的投资巨亏中吸取足够教训,在随后的10年内继续从事高风险业务,继续“火中取栗”,不断积累新的风险,而且也致使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富尔德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监管机构和其他投行伸出的援手。
雷曼兄弟公司合伙人、家族成员赫伯特·雷曼曾作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密切伙伴,在1930年代全程参与了对美国经济复兴(罗斯福新政)的领导,直接推动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通过美国国会审议并实施。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因为这部限定银行和投行分业运营的法案在1999年被废除,才给了雷曼兄弟公司在最后十年投身金融衍生品并深陷泥潭、最后破产的“机遇”。
彼得·查普曼在《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一书的末尾写道,“亨利·雷曼坐船从欧洲来到美国,凭借他的阅历和见识促进现代美国的建设。他沿着南方偏僻的道路兜售人们需要的东西,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做起了流动商贩。多年以后,他创立的企业背离了最初的信条。历经150载风雨历程、曾经令人自豪的雷曼兄弟公司,在被曝兜售垃圾(抵押贷款债券等伪劣产品)后,一步步走向灭亡”。联系到雷曼兄弟公司曾经在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商品(服务)方面作出的贡献,其兴衰历程理应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必须长期正视并对照反思的镜鉴,否则,岂不如古人所言的,“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