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大卫·韦塞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大卫·韦塞尔2009年出版了《我们相信美联储》一书,中文版新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这本书还原了美联储危机调控、救市诸多重大举措施行的背景,对伯南克等美联储官员所起到的作用及所犯错误作了客观叙述和评价。
韦塞尔直言不讳地指出,“伯南克成功地让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高度团结起来,还推动美联储尝试了很多之前从未试过的做法与策略,至少是自大萧条危机以来从未有过的
行为”,进而使美国经济避免再次陷入大萧条,如果没有伯南克,美国经济很可能比现在更糟糕。从这个意义上讲,伯南克的表现远远好于格林斯潘,以及他在学者生涯中重点研究过的大萧条时期美国货币政策的舵手们。
金融危机引发对美联储的抨击
2007-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同观点立场的人们都在猛烈抨击美联储。坚信政府干预有助于控制和扼制金融风险的一派认为,美联储多个监管部门长期宽纵资产证券化,消极履职,使泡沫和风险急剧累积。对应的,基于对政府干预的怀疑和排斥,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的监管才是造成危机的原因,甚至从根本上否认美联储这个机构及相应监管体制存在的必要性。
同样,因为曾会同美国财政部应对危机采取的救市政策,美联储因此备受指责。有人认为救市政策扭曲了市场信息,无助于市场秩序的恢复;也有人批评美联储救市做得还不够,譬如,该部门决定放弃救助雷曼兄弟,就低估了风险、忽视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纯属“扬汤止沸”的错误干预。
格林斯潘与伯南克风格之比较
外界针对美联储的批评,很大一部分是对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和现任主席伯南克的。格林斯潘在美国乃至全球投资界的声誉曾接近宗教偶像,知名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和国会领导人,美国人普遍感觉他比总统还值得信赖。格林斯潘曾被形容为“金句王”,其晦涩含混的政策表态,是投行和投资者热衷竞猜的“神谕”。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造成危机的技术性原因都与格林斯潘有关(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长期过低、轻视乃至无视房地产市场泡沫和次级贷款市场隐患、高估大型金融机构的自律性,等等),他也亲口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承认“我花费了40多年的时间总结出了这一套理论,而且大量证据表明这套理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非常大。然而,它现在竟然不管用了”,但由于2007-2009年金融危机不是在其任内爆发的,因此在专业投资者之外的公众心中,格林斯潘这个名字仍比美联储以及现在掌控这家机构的伯南克值得信任。
伯南克在入职美联储之前,对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有过精湛的经济学学术研究。在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后,伯南克在政策思路和工作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风格。伯南克刻意避免像格林斯潘那样以明星的张扬方式取悦于华尔街和媒体,不仅一改格林斯潘金句风格,自己把政策信息阐释得清清楚楚,而且也倡导美联储内部的民主风气,鼓励美联储其他领导和学者用清晰的表达向市场喊话。多年来已经习惯格林斯潘的市场各方,对伯南克此举表现出强烈不满———请注意,在伯南克(及其掌控的美联储)还没来得及就沟通方式、风格与市场达成契合一致,次贷危机就已经爆发,这不能不说是美联储救市等一连串政策动作得不到好评的重要原因。
伯南克和美联储注定要在险境中前行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次贷危机及由此牵出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大大超出了伯南克在内美国政经各界精英的思想准备。因此,尽管伯南克带领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各大投行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企组织通力合作,采用更为透明公开的方式,力图驱散市场担忧和疑虑,却因为救市政策方案是在仓促之间出台的,注定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简而言之,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在耗费巨额资金投入救市之后,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完成社会公众与投资者信息重建这一关键任务。
伯南克、保尔森、盖特纳等人在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鼎力支持下积极救市,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救助贝尔斯登和美国国际集团的时候,美国总统和财政部都无法批准巨额资金投入救市,但美联储可以;并且,美联储还通过增发货币向市场新注入了几万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华尔街日报》资深编辑、普利策奖得主大卫·韦塞尔就此指出,这标志着美联储已经拥有了美国政府第四大分支机构的地位和能量,且超脱于总统和国会控制,不能不引起各界的注意和不安。伯南克和美联储的日后作为,要在高度警惕的政治和社会舆论氛围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