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被疯狂转发的微博: 一条说:“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的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任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且是高盛董事接待的。” 还有一条说:“他,20年以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5个同学一起去,4个录取,只有他没有被录取;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的时候去应聘服务员,也没有被录取;他,和24个人一起应聘肯德基,23个人被录取,没有被录取的那个还是他。——他是马云。”(不知道说的是否属实?) 当一个看起来过于平凡的人成长为众人眼中的“明星”,取得实在不平凡的成功时,你难道不会对背后的故事加倍产生探究的兴趣吗?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人之所思所想,他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成功落到扎扎实实的水一般流过的现实中,激出的回响是怎样的? 总之,我很好奇。 就好像,一出戏落幕后,我从来都更想知道幕布后发生过什么。每次看电影,我也会对片尾导演特意剪辑的“幕后花絮”特别关注。《这才是马云》给我的阅读满足,恰恰来自于这方面。 它让我有机会看到在镁光灯后的马云寻常的面目;让我知道流传甚广的马云的经典讲话究竟是如何造就的;甚至细致到——让我知晓马云某次著名演讲前一分钟发生的小故事或者说是“小事故”。 它还让我知道,马云熟读老庄、通晓佛理、深爱太极,且善于博采众长并融会贯通。他的管理哲学之发端既来自这么多年的个人经历,更来源于自动汲取的古今中外的思想精髓。 一言以蔽之,它让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马云。所有外界赋予他的形容词,在其助理陈伟的笔下,被一一剥离。一个近乎本色的马云跃然纸上。说“近乎”是因为——人之于人,永远只有最接近,而无法完全接近。我们能掌握的真实总会因为各种限制而无法百分百。人之于真理也是一样的。 我曾得以在饭桌上亲自聆听笑称以“吹牛”作为毕生事业的作者陈伟的侃侃而谈。他说,他写的这本小书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各位高管近期最爱的读物,马云本人也不例外。尤其当陈伟还称呼马云为“马老师”(作者20年前是马云的学生)时期的那些章节,记录了马云在成为今日众人眼中的“马云”之前走过的道路,也勾起了“马总”的回忆,他说:“那些往事和细节,一只脚已经跨出了我记忆的边缘,现在又集中起来‘回放’了一遍,让我想起很多过去的美好时光。” 陈伟看起来有些“不正经”,但笑谈之间,你不得不承认,很多话都透着真知灼见。他与马云一样,或者说整个阿里巴巴文化都一样,所谓“倒立者赢”,都善于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认识世界、看待人生。
|